■吉浩源
颐和路,早已掸落一街的黄叶,零零碎碎,像是铺了一层秋色。刚刚的骤雨给这里添了些湿意,空气显得格外清新。路人寥寥,而对于美好的事物,人总是忍不住用镜头记录……
两丈宽的柏油路被蓊蓊郁郁的悬铃木遮蔽着,那高大宽敞的枝干真如一把绿色巨伞盖住整条街,幽深而漫长。夏日的蓬勃与热烈好像还在此延续着,静静地走过这一路,森林感愈加浓郁。
青砖黄墙,满眼的青砖黄墙,在眼前陈列开来。相传民国时才有的西洋小房,如今却赫然呈现,不是那么的年轻,和高大粗硕的树一样随着岁月的沉淀,更加的厚重沧桑。外围如庙宇一般,但走进又好似某户人家,有的门口用铁索拴着,里头是历久未扫的落叶,真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感。这里的房屋都显得格外静谧,远离了尘嚣,又好似和什么都隔绝了,大厦楼宇尽作尘粒。
走着,走着,还能听见从树荫中暗暗传来的一两处杜鹃鸣。回过头,稀疏的车流,骑车奔波的人儿,反而更显一种烟火气,年轻的女孩两两走近,携手的情侣,过往的老人……都被这里的一切所吸引,漫步,徜徉,漫步,再徜徉……
我也不例外,欣然感受这自然与城市的衔接感,试想究竟是何种人以何种心思创造了这里的一切呢,让城市的脚步在这里放慢。或许是人柔软的内心,或许是人内心潜藏的一份纯粹,抑或是人对美的一种向往。而当你离开这,又能听到闹市的繁忙声不绝于耳。公车、汽笛、叫卖声……瞬间嘈杂起来,久居于此的人们,又想找一块净土喘息,而颐和路不由得令人驻足。净土,总是给人一种宁静感。
我记得曾经和朋友到过宜兴郊外的竹海,那里满山的竹林,还有一方如镜的湖面,漫步,攀登,实在令人舒心不已。四周眉宇一般的山峦,显得寂寥空远。
我曾经也和一帮友人到过绩溪县的徽杭古道,那盘旋的山路,小溪横穿其间,身在山中,又有“一山放出一山拦”的感觉,青野,偶尔窜出的云气,那份宁静感更是十足。
我曾经去过武进的西太湖,那里离市区很远,没有山,只有空荡荡的湖,湖中点缀着一处阁楼。岸边,人烟稀少,小小拱桥静静地守在那。凉风拂过,也能淡然许多。
的确,我曾不停地追求过那一份纯粹,那一份宁静。城外的风光无穷,令人向往。置身其中有一种莫名的轻松感,可城外的野趣又真的值得毕生所求吗?古语有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如东汉时的焦光隐于山中,无欲无求,好一个活脱脱隐者形象。但终究不值得效仿。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经历种种却又能保持本心,从容应对。又如“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处变不惊,顺势而为,依然能够宁静于世,不依托外物之羁绊,净土,又何来外物所求,不管是城内还是城外,都保持一种从容,立于尘嚣,而又心怀坦荡,作为都市人,“大隐”又未尝不可。都市繁忙、拥挤,每个人都在追求生计,悠悠长长,兜兜转转,又重新回到那条颐和路,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那样一条“颐和路”。
那一条幽深,而又与世俗相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