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姓郦,是我的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我的小学是陵口的一所村小,只有六个班级,有两排校舍和一片菜园子。
先生微胖,皮肤很白,两片厚唇,胡须刮得很干净。和藤野先生不同,先生衣着很整洁,说话也很和善,一看就是文化人。
每天清晨,先生都会骑着他的凤凰自行车来到学校,从自行车车把上取下那个年代常见的公文包,一边和学生打着招呼一边慢慢踱进办公室。
1993年暑假结束,我升六年级了。开学前,先生布置我们带着镰刀回校园,利用一天时间清理操场上恣意生长的野草。先生也会加入其中,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先生教语文别具一格。那年冬天下午的一堂语文课,先生看着窗外有些微黄的天,自言自语道:“要下雪了!”旋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两首诗,第一首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第二首白居易的《夜雪》。当读到“日暮苍山远”时,我看向窗外:凋敝的树,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芦苇和摇摇欲坠的鸟巢,还有远处河埂上倔强的桑树。入夜,我躺在床上,感受着“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那时有一部连续剧叫《联林珍奇》,先生上课常常考我们剧中的对子:“独角兽”“比目鱼”;“移椅倚桐同赏月”“等灯登阁各攻书”“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先生还指导我们去收集每家每户的对联和横批,去积累谚语和歇后语。
先生字写得极好,尤其一手漂亮的行书,学校橱窗和墙壁上的标语都是他的杰作,我尤其喜欢他刻的钢板油印的蓝色墨迹的小楷讲义。一日下午放学后,先生一手拎着桶,一手抓着刷子,在橱窗前开始工作。我们围在他四周,先生介绍说:“我今天要写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这种字体叫宋体,印刷术在宋朝开始大面积应用,宋体就是印刷字体,宋体最大特征是横细竖粗,笔画有尖端。”一边说一边指着“有”字进行说明,“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大概有篆隶楷行草,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唐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怀素和尚,宋有四家——苏黄米蔡……”我瞠目结舌,一下子讲这么多,我们哪里记得住哟!
先生喜欢组织各种活动。秋天,我们用了一下午时间“秋游”,叽叽喳喳地在学校周围田埂上逛了一圈,时而采一些野生枸杞,或生吞活咽或藏于口袋;时而在略显干涸的河埂边抓螃蟹、挖泥鳅;时而把路边的蒲公英吹得漫天飞舞……
春天,先生组织全班学生骑车到常州机场游玩,那也算一次壮举。师生们各自骑车带水和干粮,许多人,比如我,根本就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坐在自行车的座垫上正常骑行,只能左右脚各自划拉半圈。也就是这样奇异的姿势,来回近四十公里的路被我们征服了。在机场的外围,飞机巨大的轰鸣声中传来先生细微的声音:“你们要认真读书,以后坐飞机去上大学,甚至走出国门,只有走出去,眼界才会更宽。”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六年级毕业了,先生在我的本子上留言:“持久的努力才能到达目的地,任何的松懈都会带来无穷的后悔,大学之门朝你开,有志无知莫进来。”1997年我到了城里读高中,2000年我上了大学,2004年我成了一名教师,工作后再也没有见过先生。我们的村小也由六个年级缩到三个年级,再后来,我们的村小不复存在,先生也去往他校。
每每想来,在那个物质还算贫乏的年代,先生似乎用尽全力,践行着他对教育的理解,让我们这些村小的孩子睁眼看世界。先生虽然只教了我一年,但却影响了我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