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收购价提高,种植户获利几何?

核心提示: 在今年夏粮收购价格提高的情况下,农户小麦生产的收益咋样?收购工作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夏粮收购价提高,种植户获利几何?

有关部门调查表明:种植成本的涨幅超过小麦价格涨幅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汤丽 周慧

当前,我市夏粮收购工作已基本结束。在今年夏粮收购价格提高的情况下,农户小麦生产的收益咋样?收购工作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近日,市经济发展局在全市范围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种粮农户、大户、粮食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农资价格的大幅攀升,粮农种植成本的涨幅超过小麦价格涨幅,收购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被不断增加的成本抵销。

为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常态下的小麦收购工作,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小麦生产和收购的正常运行。

调查发现,今年我市小麦收购市场主要呈现“价格高开稳走、产量小幅下降、质量价差较大”的特点。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约40.46万亩,较去年增加3.47万亩,上涨9.38%;平均每亩的产量达353公斤,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28%;目前,全市平均收购价为122元/50公斤,较去年同期上涨了8.93%;自6月初零星开称收购以来,截至6月28日,全市收购量达94691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6.86%,收购工作基本接近尾声。

调查中,吕城镇种植户反映,今年小麦虽然选种的品种较好,但5月中旬却遭遇三轮大雨且伴随大风的天气,导致部分小麦倒伏,收割产量小幅下降,质量不容乐观。今年小麦平均亩产量达350公斤左右,开称收购价为118元~120元/50公斤,种植户积极性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小麦种植成本的涨幅超过价格涨幅,再加上今年小麦质量不高,市场收购价虽高开,但对于一些质量不达标的小麦,销售还有一定难度。部分种粮大户反映,今年小麦每亩产量达360公斤,收购价格也高开,但当前走势并不乐观,价格略高于开称价。一些种粮大户惜售现象普遍,都在观望,希望后期能有较大的涨幅。

而我市部分小麦收储企业反映,受倒伏等因素影响,今年小麦质量价差较大。自6月初开称收购以来,市场收购价格一直在120元/50公斤以上,走势稳定,上涨幅度不大。目前,我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西郊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价为122元/50公斤,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8.93%,收购量达13000吨,较去年同期上涨了8.33%;而粮食加工企业江苏丹元面粉有限公司的收购价也为122元/50公斤,较去年同期价格上涨了8.93%,收购量为3200吨,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67%,主要原因是当前收购价高且质量又不太好,加工企业暂缓收购进度,观望当前走势。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调查表明,近几年来,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普遍赞同国家在增加农民收益中所做的工作。但仍有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收购价格仍偏低。近年来,国家虽持续提高了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但仍未达到农民的期望价格。一是受旺季农资需求增大、国际市场价格走高、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影响。今年以来化肥、种子、农药价格普遍上涨,尿素、复合肥、种子、农药较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上涨12.9%、8%、3%、2.5%,收购价格提高带来的收益被不断增加的成本抵销,种植户并没有真正获利;二是当前农民小麦种植很难走规模化的高产出、低投入的生产经营道路,农民除种植自家口粮外,都不太愿意多种面积。由于粮食种植的生长周期,种植收益相对于外出务工者微乎其微,虽有国家补贴,一般农户种粮积极性仍不高,主要经济收入仍以打工为主,目前我市外出务工农民每天收入均在150元以上。以吕城镇普通农户为例:每亩小麦产量为350公斤左右,收购价为120元/50公斤,总收益虽达840元,但据测算每亩种植成本不包括人工费就达到665元,分别为:种子支出60元、化肥支出150元、农药支出60元、机耕费70元、机收费50元、土地承包租金275元。

粮食收购价格政策的监管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调查中,有种植户反映,等级不达标的小麦收购价格存在较大差别。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监管职能,积极介入粮食收购经营活动中,防止抬级抬价抢收、压级压价坑农,损害种植户的价格利益,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此外,企业收购资金缺乏,也是粮食购销企业反映的一个问题。由于农产品本身的特点,后期储存成本较高,前期收购时需垫付资金,利益回收期较长,市场风险较高。随着农发行对粮食经营企业的贷款门槛的不断提高,收购企业的贷款收购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对粮食购销企业正常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