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需慢读

核心提示: 有网友说:“好书如佳酿,要慢慢读,静静品,品出阳光的芬芳粮食的真味。”

■马晓炜

有网友说:“好书如佳酿,要慢慢读,静静品,品出阳光的芬芳粮食的真味。”此语,我颇有同感,好书只有慢慢读,细细地品味,才能进入书中美妙的世界,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读出深邃的思想。

在我的记忆中,读书的快与慢,似乎与年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时候,生活在偏远农村,待多少认识了一些字后,不安分守着课本上的内容,开始寻些课外书来读,当时要在村里找本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的,诸如《封神演义》《杨家将》《三侠五义》等之类的古典小说。那时读书只顾追求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痴迷于刀光剑影的侠义江湖,有时为了尽快知道人物的命运结局,前面还没看上几页,便忍不住把最后几页给读了,砖头般一样的厚书,不用两天时间就读完了。每次除了记住书中几个关键人物和打打杀杀的场面,啥印象也没留下。

读初中那会儿开始流行琼瑶的小说,班上只要哪个同学有琼瑶的作品,大伙肯定争先恐后地借阅。好奇心驱使,我也向同学借了《烟雨濛濛》,她说借书的太多了,只允我一晚上时间。来不及多想,接过书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当我借着昏黄的油灯,打开略显破旧的书开始阅读,瞬间被依萍悲苦命运所牵扯,欲罢不能飞速阅读起来。次日清晨,我满脸油灰地出现在家人面前,父亲得知我是为看琼瑶小说彻夜未眠,并没有责骂我,而是提醒我:“读这书没啥营养,整夜不睡,伤身体不说,还影响学习。”我知道父亲对我读这类书是不赞成的,可是,花季少男的心是那么憧憬向往着美好的爱情,诱惑难抵啊。之后时间里,我躲着父母、背着老师,还是囫囵吞枣地偷看了琼瑶、三毛的一些作品。每次阅读都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初中毕业后参军入伍,由于要精武强能,书摆在床头,纵然很想阅读,可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带来的疲惫与伤痛,经常一上床就进入梦乡。此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陪伴与安慰,阅读也只有在零打碎敲中进行,薄薄一本书好几个月都看不完,更别说入心入脑了。

与书相伴,韶华已逝。不知何时面对海量的书籍,特别是遇到喜欢的书,突然发现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恰如韩寒所讲:“好的文字带给人两种阅读感受,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于我而言,我却舍不得读完。记得在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我被康熙皇帝赞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陈廷敬的事迹所感动。在作家娓娓道来中,使我不觉在“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的命运中辗转着。厚厚一本书,我没有急于看完,而是每天睡前,抚摸着书本,展开书页,慢慢阅读,一字一字地咀嚼,感觉那是我一天的寄托与牵挂,更是一种心灵与精神上的契合,灵魂的相通。在慢读的过程中,我对诗人尼采的阅读体验,有了真切的感同身受:“缓慢地、深入地、有保留和小心地,带着各种敞开大门的隐秘思想,以灵敏的手指和眼睛……”以至于这本书,我几乎花了半年多时间才读完,获益匪浅。此后,读任彦申的《后知后觉》《如何是好》、余华的《活着》、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等等,也是这么不紧不慢读完的。

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在移动互联网读屏、听书的时代,却偏爱执一卷书香,尽享慢读的千般乐趣,感悟书中万般美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