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蓉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记者近日在电商平台上发现,多款名为“学生藏手机神器”的保温杯、仿真书热卖,商家甚至将“防检查”“防检测”“上课玩手机”等作为卖点向学生兜售。
教育部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各个中小学校也纷纷行动,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学生想方设法偷偷将手机带进校园,商家便干起了趁机圈钱的生意,刻意以此制造卖点,诱导学生违反规定,用藏手机神器伪装,将手机带进校园,商家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毫无底线。
孩子为什么要藏手机?当然是因为许多中小学生对手机依赖过重,甚至沉迷其中,上学也想要偷偷玩手机。2018年10月发布的《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达68.1%;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还有数据显示,我国四成中小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超过1小时,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小学生沉迷手机具有多种危害。首先影响身心健康,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长时间玩手机可能导致颈椎变形、近视等,甚至会使性格变得孤僻、得抑郁症。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同时,手机游戏、短视频等具有较大吸引力,成年人都会沉迷其中,何况还是孩子。中小学生一心想要玩手机,短时间获取的兴奋刺激,会导致他们对需要长时间做的事失去兴趣、没有动力,最终注意力逐渐下降,难以专注学习。
商家不妨将心比心,若是自己的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偷藏手机带入校园,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沉迷玩手机游戏、看视频,不认真听课、荒废学习,影响了身心健康,然后又影响学业,自己又做何感想?
教育局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本是为了学生着想,中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因此需要外部规则禁令的引导。但商家却毫无底线,为了赚钱破坏规则,以能藏手机为卖点,大肆营销,赚不道德的钱,让中小学生和学校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最后害苦的只有中小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