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廉贻:书生扬正气 青史有廉贻

核心提示: 朱廉贻,又名伯轩。他1904年出生于丹阳河阳后观村的一个士绅家庭。其父朱渊为前清廪生,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参议院参议员。朱渊秉性耿直,不畏权贵,关心时局,善于谋略,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他在当地群众中声望卓著,对朱廉贻的一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廉贻,又名伯轩。他1904年出生于丹阳河阳后观村的一个士绅家庭。其父朱渊为前清廪生,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参议院参议员。朱渊秉性耿直,不畏权贵,关心时局,善于谋略,有很强的民族自尊心。他在当地群众中声望卓著,对朱廉贻的一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朱廉贻幼承家教,精文词,工书法;待人谦和,对贫苦农民礼貌相待,深得村里人称赞。1928年,朱廉贻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攻读政法专业,后因其父被诬陷入狱而中途辍学。而后,朱廉贻先在国民政府某印刷厂当校对,后随国民党官员尹志仁到浙江省桐庐县政府任第一科科长、代理县长。朱任职期间,为人正派,廉洁奉公,因对上司不随俗逢迎而受到排挤。

抗战爆发之后,他遂弃职还乡,任小学教师。任教期间,他曾发动当地民众执旗到政府请愿,敦促当权者关心并减轻人民的疾苦。

1937年12月,丹阳沦陷,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践踏在朱廉贻家乡的土地上,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国民党军队散兵游勇与当地的土匪、流氓沆瀣一气,横行乡里,鱼肉人民。国难当头,匹夫有责,丹阳民众燃起了抗日救国保卫家园的熊熊烈火,此时管文蔚等已在丹北地区组织了一支声势浩大的群众抗日自卫武装。1938年春,丹阳县西郊的都观、白鹤、司徒三乡乡民也组织了观鹤自卫团。因朱廉贻家数辈在当地皆为人物,声誉较高,大家遂推举朱廉贻出任自卫团负责人。

朱廉贻参加自卫团后,朱渊老先生对日军侵略罪行切齿痛恨,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的行为无比愤慨,对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举动大为赞赏,他坚定地支持朱廉贻跟随投身抗日活动。1938年4月,朱渊亲自写信给管文蔚,建议管文蔚早日渡江北上,拿下两淮,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能够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取韩德勤而代之。同时表示把朱廉贻托付给管文蔚,为抗日救国效力。此举高瞻远瞩,为新四军北上抗日立了首功。管文蔚曾将此事向陈毅做过汇报,陈毅对朱渊的远见卓识甚为赞赏,并指示管文蔚一定要做好朱渊的工作。后来,日军扫荡上党、全州一带,逼迫朱渊出任伪职,朱渊大义凛然,严辞斥敌,为国殉难。

1938年5月,朱廉贻加入管文蔚部队,并被委任为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秘书长。7月,朱廉贻随管文蔚至延陵初次会见了陈毅司令。“江南抗日自卫总团”被改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之后,为坚持和发展丹阳西南地区的抗日斗争,管文蔚任命朱廉贻兼任挺进纵队第六支队支队长。在朱廉贻的努力之下,第六支队迅速发展成为一支百余人的武装,枪械齐全,控制了全州附近十多个乡的地方。

朱廉贻在任秘书长和第六支队队长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十分注重军事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他认真学习和领会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并写了一篇题为《源泉》的心得文章,曾在战士中广为传阅。

1939年春,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北上、东进的行动方针,挺纵奉命挺进苏北。朱廉贻跟随挺纵行动,参加了攻打扬中、江都仙女庙、郭村等一系列战斗。1940年黄桥战役以后,朱廉贻调任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秘书长。1941年春,正值兴化抗日根据地的初创时期,朱廉贻被任命为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他上任后,积极带领县政府的80余名工作人员,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宣传抗日,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打击敌伪,肃清土匪,为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1年2月22日,驻扎在唐子附近的兴化县委、政府机关和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团部,遭到了日军的突然袭击。仓促之间,朱廉贻率政府留守人员迅速向东转移。次日晨,日军分乘四艘铁壳船尾随追至陈家舍(现为东台市境)。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况下,朱廉贻等同志边阻击,边撤退。由于地形不熟,朱廉贻等人陷入三面环河的“和尚圩子”。朱廉贻虽经奋力泅渡,但终因河宽水深,天气寒冷,不幸溺水牺牲。

1945年1月,朱廉贻烈士牺牲所在地被命名为“廉贻区”,陈家舍更名为“廉贻村”。

(市史志办 供稿)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