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融入年轻人的“朋友圈”

核心提示: “乱针绣的精髓是将画理与绣理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用针线来画画……”近日,在市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室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人正在上公益培训课。

图为乱针绣技艺公益培训授课现场。

本报讯(记者 丽萍 通讯员 林洁 张淑斐 魏一楼) “乱针绣的精髓是将画理与绣理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色,用针线来画画……”近日,在市美术馆公共教育活动室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人正在上公益培训课。一群年轻时尚的女子在石丽君老师的指导下,饶有兴趣地拿起了银针和丝线,让这古老的针线活在此焕发出勃勃生机……

非遗是传统文化的活字典,保护好非遗等于保护了传统文化的根脉。如今,乱针绣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和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并受到广泛的喜爱。在课上,学员们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学习怎样劈线、穿针、铺色。丰富多变的针脚情景交融,交织生辉的丝线灵动溢彩,五彩斑斓的绣作展现了源远流长的非遗文化,也展现了当代丰富的文化生活。“我刚发了朋友圈,朋友们纷纷点赞,说没想到我这个女汉子竟然还会绣花。”一位学员的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另一位初学的学员开心地向记者展示自己在绣的梅花团扇,说:“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乱针绣,老师很有耐心,教我们入门的针法,我想好好绣完,送给朋友做结婚礼物。”据悉,在场大多数学员都是初次体验乱针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们中有些人成了乱针绣的爱好者,业余完成的作品入选了美术展览,有的则决定跟随老师深入学习,走上了专业道路。

近年来,市美术馆已累计组织举办乱针绣技艺公益培训讲座10余次,参加培训学习者1000余人次。“非遗,不该是只放在展示馆里、展示架上,而应让它们成为现代生活中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鲜活生命,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市美术馆馆长林洁介绍说,近年来,该馆作为乱针绣传承基地,在馆内打造了乱针绣展馆和体验区,用精彩的图片和实物生动展示乱针绣的渊源和发展,使参观者可以体验乱针绣的制作过程,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有效地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同时还精心策划举办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览和讲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尤其是今年该馆已多次组织举办乱针绣技艺讲座,常态化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让非遗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融入了年轻人的“朋友圈”。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