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学习相关文件、研究讨论有关事项
本报讯(记者 尹媛)昨日下午,市委书记黄春年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相关文件、研究讨论有关事项。市领导王成明、赵志强、许根林、李忠法、沈岳方、金夕龙、石捷、薛军民、方明、杭春云、杨连波、刘宏程、束克之、高飞、贺云华、孙桂林、谢正宝、王强参加会议。
会上,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乡村振兴促进法》。黄春年说,《乡村振兴促进法》从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三个层次,确立了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具体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全局性、系统性的法律保障,为我市下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法治遵循。围绕如何进一步学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黄春年强调,要学法而治,不断浓厚宣教氛围,农业农村部门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普法任务抓紧抓好,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各板块、各相关部门要将《乡村振兴促进法》列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为党员干部学法用法的必修课程,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要循法而行,坚持依法推动工作,整部《乡村振兴促进法》共提到了29次“鼓励”、38次“支持”,同时也在“生态保护”章节明确了4个“禁止”、2个“严禁”,各板块和相关部门要切实以《乡村振兴促进法》为统领,认真对照中央支持、鼓励和禁止、严禁的相关内容,明确工作方向、严守底线红线,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体制机制,让法律确定的重要原则和要求在丹阳可操作、能落实、真用好。要乘势而进,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开拓思路、主动作为,在法的框架内结合丹阳实际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创新,系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公共空间整理、公共资源配置及村庄布局优化等一系列工作,稳妥有序推动农村全面转型、系统升级。
会议听取了全市1~4月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市着力推进重点断面水质达标,深入贯彻“河长制”“断面长制”,围绕重点断面水质波动问题编制相关达标方案,紧盯突出水环境问题抓整改落实,主动推进内河码头整治;突出大气污染治理和应急管控,开展“首季争优”专项行动,落实“丹阳市2021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积极推进“春夏攻坚”行动;抓好土壤污染防治,积极落实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工作,抓好重点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加强危废管理系统中相关单位的日常管理;持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截至5月15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41.2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4.4%,空气质量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另外,臭氧浓度已成为影响空气优良率的重要因素。1~4月,我市4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水质优Ⅲ比例100%,9个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66.7%。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综合治理和环境风险防控力度,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
黄春年在会上通报了太湖安全度夏应急防控督查反馈的我市有关环境突出问题,强调要把长江大保护和太湖安全度夏摆在压倒性位置。黄春年指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要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立足我市实际,明晰当前的核心问题是要坚决打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攻坚战。围绕如何进一步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黄春年要求,坚持高标准,以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检验工作成效;坚持大力度,以全方位保障助力具体工作推进;坚持求实效,结合丹阳实情有的放矢抓落实;坚持勤沟通,做好向上级部门的相关情况汇报,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切实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
会议还听取了我市信访工作情况汇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