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多位老人喜提“文明福利”

核心提示: “走,去领大米。”昨日上午9点,陵口镇折柳村72岁的郭荣大对隔壁老人喊话后,骑着电瓶三轮车赶往村委会,领取属于自己的福利。

620多位老人喜提“文明福利”

陵口镇折柳村创新方式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讯(记者 猛科) “走,去领大米。”昨日上午9点,陵口镇折柳村72岁的郭荣大对隔壁老人喊话后,骑着电瓶三轮车赶往村委会,领取属于自己的福利。

昨日是折柳村将乡风文明、村规民约与村民福利发放相结合后的首次福利发放。记者在折柳村委会后院的柳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看到,不少本村的老年人正在排队签字、领取大米,现场井然有序,领到大米的村民个个喜笑颜开。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季度福利发放工作因为春节而耽搁,此次共有620多位老人领到了两个季度的大米。

“通过自己的努力,领取属于自己的福利,我特别开心、特别感动、特别满意。”73岁的村民景玉林一边将一袋袋大米搬上三轮车,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他这次一共领了12袋大米,除了自己的4袋,还帮96岁的母亲以及妹夫80岁的母亲代领了大米。“今后,我会积极参与乡村自治,继续保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争取每次都能领到大米。”看着三轮车上堆得满满的大米,景玉林脸上的笑容更盛。

折柳村有21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共有1308户3527人,其中70岁以上老人636人。近年来,折柳村以党建引领社建,创办合作社,种植稻鸭富硒米,注册“柳旺”商标,对大米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实行“本土+网络”多元化销售模式,从当初的负债26万元,发展到如今资产达8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80万元以上。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两委积极提出发展村民福利。然而,福利究竟该如何发放?经过讨论,村两委决定将福利发放与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以此构建榜样引领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村庄文化。“经过这两年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如何实现长效管理,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陵口镇折柳村党委书记王新娣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改变“村干部在干、老百姓在看”的局面,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村两委结合村实际和原有的村规民约,以“门前五包,不允许乱搭乱建,不允许室外圈养鸡鸭,支持秸秆禁烧,做到邻里和睦和谐、不做妨碍邻里利益的事”这5点与村里70岁以上老人签订承诺书。同时,成立6个议事小组,对签订承诺书的家庭进行督促检查,符合标准的每人每季度发放大米20斤。

“将福利发放与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相结合,只是一个手段,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王新娣说,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村户,他们会发放整改通知书,只要及时整改到位,仍然会补发福利。同时,村两委还把为7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保险等福利与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农村社区治理水平。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