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妻书》学生泪流不止,共情于家国情怀

核心提示: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福建漳州,一学校高一语文老师教授这篇课文时,有不少学生被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泪流不止。而老师拍摄上传的学生流泪视频,也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赢得一片点赞。

严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这篇《与妻书》是革命烈士林觉民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福建漳州,一学校高一语文老师教授这篇课文时,有不少学生被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泪流不止。而老师拍摄上传的学生流泪视频,也迅速引发网友热议,赢得一片点赞。

过去,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然而,《与妻书》却能跨越110年的时空,走进高一学生的心底,催人泪下,原因何在?这一代的青少年,远离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他们对山河破碎没有丝毫切身体验。很多人便以为,这一代青少年易遗忘历史,淡化国仇家恨,可事实并非如此。高一学生与英烈共情,家国情怀则是源头。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刘胡兰牺牲时的豪言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殊不知那时的她年仅15岁,正是我们读高中一年级的岁数。青少年的爱国情怀从不比成年人弱,即便身处和平年代,旧中国的苦难记忆仍能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共读英烈绝笔,自然能汇聚浓浓崇拜之情,穿透稚嫩灵魂,指引成长的道路。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远大志向源于对祖国深沉的爱,着眼百年奋斗目标,需在广大青少年心中厚植家国情怀。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在于运用什么样的授课形式,搭载什么样的网络载体,而在于是否能引发受众的共情心理。面向青少年群体,组织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认识特点,从先辈的故事当中,挖掘最质朴的情感元素,用饱含真情实感的细节引起青少年共鸣,使他们自觉代入那个年代,在过去与今年的幻想碰撞中,缅怀先辈丰功伟绩,感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能从先烈绝笔当中感受革命精神的一代,亦是能担起国之大任的一代。我们有责任守护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守护他们的赤子之心。创新、丰富、深入、贴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少。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