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世纪的人生见证“共产党好”

核心提示: 3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殷素青,为了理想和信念奋斗了一生。如今,百载峥嵘岁月弹指而过,期颐之年的殷素青以一个世纪的人生见证旧社会的积贫积弱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家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她感到无比欣慰。

本报记者 魏郡玉

“今年7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岁生日,也是我的百岁生日,我倍感荣幸。”34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殷素青,为了理想和信念奋斗了一生。如今,百载峥嵘岁月弹指而过,期颐之年的殷素青以一个世纪的人生见证旧社会的积贫积弱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家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乡亲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她感到无比欣慰。

老人的家在开发区晓星新丰村,记者到来时,老人正和小辈们聊天,窗外的阳光照进屋内,殷素青静静地看着孙子和村里小辈绕膝身边,脸上的神情安详恬静。但听她讲述过去的事情时,瞬间把记者拉进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感受那些我们这一代人不曾经历过的苦难以及老人对党的绝对忠诚之心。

殷素青生于1921年7月,儿时经历过旧社会的种种不公,吃过的苦不胜枚举,“解放前的日子真是受苦受难,那时候家里吃不上饭,整天为生计而挣扎,心里想的就是啥时能过上好日子啊。”

新中国成立后,殷素青担任村妇女主任兼大队长,她还带领村民发展养蚕副业。“当时,我的婆婆包揽了所有家务,我就一心带领村民搞生产。”

1955年,殷素青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表现积极,她受到党组织的肯定,破例在半年内转正。此后,殷素青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一次次出色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拓挖大运河时,殷素青被土板车压伤仍坚持工作;抗美援朝期间,为了支持前线,她将家里的钱财衣物都奉献给部队;为了实现“让大伙都有活干”这个承诺,殷素青和丈夫殷炳泉带头创建了新丰砖瓦厂、服装厂、农具厂,给村里人提供了家门口的工作岗位……

兢兢业业工作的同时,殷素青还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解决问题,甚至在离休后仍发挥余热,当起了调解员,邻居之间有什么纠纷,她都主动上门调解,平息了不少家庭矛盾。

“只要坚定信仰,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采访中,只要提到中国共产党这个词,老人就十分激动,不断握起拳头大声说:“要一心一意跟着党走!”殷素青的儿媳妇蒋妹妹告诉记者,“老太太年纪虽大,但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常教育我们要牢记党的恩情,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受到党的关怀和培养,感谢党的好政策,也祝愿祖国越来越富强!”殷素青对自己能够见证祖国一个世纪的跨越十分自豪,并对未来充满憧憬。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