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不忘党员身份
——访我市党龄最长的健在者 符金泉
本报记者 云莹
一个人的14岁该怎样度过?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认真专注地和老师探讨问题,神采飞扬地和同学们谈笑风生……也许这是现在大多数人14岁的打开方式。时光穿越回80多年前,也有一个14岁的少年,他不畏枪林弹雨、炮火硝烟,一次次破坏敌人的军事工程,一次次将重要情报传递给地下党组织,为抗日战争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叫符金泉,今年已是96岁高龄。他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市健在的党龄最长的共产党员。
昨日,在导墅镇幸福老年公寓,记者见到了这位79年党龄的老党员。当天天气不好,符金泉老人正坐在房间里看电视。得知记者的来意,老人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珍藏的小木盒。盒子打开,里面是建党90周年之际市委组织部为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颁发的纪念奖章。看着这枚奖章,老人的思绪回到了入党那一天。“我1942年8月入党,符小荣同志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周小宝同志是证明人,1943年8月10日在埠头村转为正式党员。”尽管年事已高,听力减退,但入党时的情形在老人脑海里依然清晰如昨,年轻时参加革命的经历更是历历在目,不曾忘却。
老人的入党介绍人符小荣,也是他革命路上的领路人。“我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里没有吃、没有穿,日本人来了后更是苦不堪言。”老人说,14岁那年他跟着同村的符小荣参加了革命,秘密为里庄、导墅、折柳、珥陵一带的中共地下党传递情报。
1939年,日军已经占领里庄、导墅一带,并修筑了碉堡等军事工程。敌人白天搞建设,符金泉和同伴们趁着晚上去搞“破坏”。“白天他们竖电线杆、修围栏、建马路,晚上我们就偷偷地去拉电线、拉篱笆、砸马路。”老人回忆道,由于当时物资匮乏,缺少工具,同时也为了避免声响过大引起敌人的注意,他和同伴常常徒手“作战”,双手因为拉电线、拉篱笆弄得伤痕累累,燎泡、脱皮、出血是常有的事。干完这些,他们来不及休息,趁着天没亮,在导墅、里庄各地张贴抗日宣传标语。“我还去日本人的据点侦查过,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地下党组织。总之,不论日本人做什么,我们就跟他们对着干。”一次次和敌人抗争和斗智斗勇,磨砺了符金泉的意志,锤炼了他的品格,也坚定了他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三年后,17岁的符金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从此,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成为他一生的至高荣誉,共产主义成为他的终身信仰。他继续默默地为党工作,为粉碎敌人的武装东奔西走。最惊险的是1945年江南新四军北撤之际,他去给导墅各地的地下党组织送通知。走过偏僻小路、蹚过湍急的河流,一路上还要躲避日军的残余势力,也要防范破坏抗日行动的“大刀会”的尖刀利刃,符金泉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符金泉落户在里庄镇东村周巷自然村,成为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从不拿过去的革命经历来炫耀,也从不向组织提要求。69岁的王玉方和符金泉是一个村的,在他的印象中符金泉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民,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也没有说过豪情万丈的话,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和土地打交道。“我从小就知道老符是党员,但早年的经历他从不肯细说。”直到后来王玉方入了党,在1991年村里的一次党员培训中,他看到了市委组织部发来的一个红头文件。“文件的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但我清晰地记得,文件确认了符金泉同志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1942年就入了党。”王玉方说,“这时大家伙儿才知道老符是为革命事业拼过命的人,他在我心里的形象一下子高大了起来。”
“村里也是在那一年才了解了符金泉的革命经历。”镇东村党委副书记虞分方感慨地说,老人有7个子女,家庭生活一度很困难。但老人把党的恩情时刻铭记在心,党的事情他一刻不忘,每个月都积极主动交纳党费。虞分方记得,今年春节前的一天,老人特意骑着电动三轮车从养老院赶到村委会,交纳了2月份的党费50元。“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老人始终牢记党员义务,党在他心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崇高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党员学习、传承。”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忆往昔、看今朝,符金泉老人情绪激动、眼眶泛红,语带哽咽地连声说:“中国共产党好!中国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哪有现在的好生活!”如今,老人在养老院颐养天年,有时他也会拿出那枚证明他身份的纪念章端详、摩挲,似追忆,似总结,也似展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