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女汉子”有个茶旅梦

核心提示: 清明前后,正是春茶采摘的旺季。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如何利用山岗地的茶叶优势延伸产业链,打造乡村特色,请看——

山乡“女汉子”有个茶旅梦

图为梅俊花和母亲在加工制作茶叶。  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新辉 帅建华

清明前后,正是春茶采摘的旺季。丹北镇帽山脚下的戎梅马村茶香扑鼻,山岗地上连片的茶园青翠欲滴,茶农们正在田间忙着采摘春茶,并将采后鲜嫩的茶芽送往村里的俊花茶社加工厂销售或加工制作。村民们告诉记者,作为“老字号”的帽山茶叶能重现生机、走俏市场,多亏了山乡女汉子梅俊花的带动和引领。

43岁的梅俊花出身于种茶世家。她的父亲曾是建山一带有名的种茶、制茶能手。十多年前,在父亲因病去世后,看到茶园荒废、村上茶农茶叶难卖的情况,已出嫁在常州的梅俊花决定回乡创业,她毅然接过父亲留下的摊子,和母亲一道精心打理茶园,从此,帽山的茶园又充满了生机。

“经过茶树品种的改良,现在我的茶园里引种了龙井43、福鼎大白、浙农117等六七个品种。”梅俊花指着眼前的茶园说,今年,春茶的开采期比往年要早,3月15日就开始采茶了。受前期霜冻天气影响,茶叶的产量有所影响,不过品质还好,眼下的采摘加工高峰期,一天能收购加工茶芽鲜叶四五百斤。整个春茶采摘将在谷雨前结束。

侃起种茶、制茶,梅俊花满腹茶经,“从小就跟着父亲学采茶、制茶,我早已耳濡目染,算下来自和茶叶打交道已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梅俊花说,茶产业要发展,重要的是提升品质,打好品牌。在引进改良品种的同时,她投资更新了一批茶叶加工机械,还主动走出去进行茶叶的技术交流,并在茶园植保上推广运用中国茶叶研究所指定的生物药剂进行绿色防控,保障了茶叶的绿色栽培。

“我加工制作的主要是扁形茶,对茶叶的色、香、味、形的品质要求有独到之处。”梅俊花告诉记者,通过半机械和半手工相结合,再加入提香程序,她加工制作的茶叶很受客商欢迎,并在丹阳、镇江和常州等地市场站稳了脚跟。除了加工春茶,梅俊花还充分挖掘茶园潜能,在夏秋季节制作部分红茶销售,使茶树资源得到较好利用,提升了茶园经济效益。

中午吃完饭,梅俊花就有条不紊地忙着加工制作茶叶了。此时,繁忙的茶叶加工间,也陆续迎来了交售鲜叶的茶农。村民梅福庆家有近2亩茶园,每年采茶季节,他一直将采摘的茶芽鲜叶直接销售给梅俊花。提起种茶收入,他喜不自禁:“有俊华茶社帮我们销售,茶农不用自己操心了,每年一亩茶园的收入有五六千元。”梅俊花介绍,茶农的鲜叶收购价,按照不同采摘时段进行合理定价,最高收购价每斤80元~100元,一些茶农除了交售采摘的鲜叶外,还委托自己加工一部分茶叶销售,村里种茶农户亩均最高收入可达一万元左右。

回乡创业十多年来,梅俊花通过科学种茶、制茶,提升了帽山茶叶的市场美誉度。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她心中萌发了一个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走茶旅融合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梦想。“我们帽山茶园遍布山岗坡地,满眼翠绿的茶叶基地就是一个天然氧吧,随着苗木客商对周边岗地的流转,茶园周边有梅花、樱花、桃花等花木,还有无公害土鸡养殖场。这里有山、有水、有老桥,风光独特,我设想通过做些茶旅相结合的文章,让这里成为吸引上海等地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在上海做体育教师的哥哥得知我的想法后也很乐意帮我推介,但要打造一些休闲景点等基础设施,没有几百万元下不来。”梅俊花希望能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引进资本因地制宜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模式,让帽山山岗有茶、茶中有林、林茶花木相间、茶香四溢的美景留住更多大城市的游客。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