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社工路,他从不改初心

核心提示: 万建勋是我市善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从事社工服务15年来,他运用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服务对象改变认识、走出困境、迈向幸福生活。近日,万建勋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社工”。

图为万建勋指导残疾人辅助性就业。 记者 魏郡玉 摄

本报记者 魏裕隆 魏郡玉 通讯员 王丹中

“每当看到服务对象的一个微笑,或是听到他们的一声感谢,即使再累再辛苦,我都感觉我所做的一切很有价值和意义。”万建勋是我市善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从事社工服务15年来,他运用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方法,帮助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等服务对象改变认识、走出困境、迈向幸福生活。近日,万建勋被评为第二届江苏省“最美社工”。

帮教犯罪未成年人,暖心助成长

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就是这样的工作,万建勋一做就是15年。

如今,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每月一次的谈话、引导参与帮扶活动、教授法律知识……在万建勋的帮教下,小张顺利度过为期6个月的考察期,从一个“问题男孩”,变成了一个懂礼貌、有爱心的好少年。在万建勋等社工的帮教下,未成年人犯罪后幡然醒悟的故事还有很多。

“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他们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心思很细腻、敏感,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宽容是我的责任,我不想放弃每一个有着广阔未来的孩子。”面对那些误入歧途的“花朵”,万建勋主动参与市检察院《涉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社会调查和帮教》项目,利用社工专业方法,分析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犯罪原因,制定具体帮教计划,成功帮助10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度过“不起诉”考察期。

帮扶困难残疾人,热心助生活

“社工的工作不只是简单地帮助、救助他人,更需要我们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帮扶残疾人的过程中,万建勋运用“个案工作”方法,了解这些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实实在在地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培养服务对象积极的生活态度,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爱残疾人最好的方法是尊重他们,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平等开放的氛围,尊重每一个生命。”这是万建勋常说的一句话。为此,他支持残疾人就业,并通过实施残疾人园艺治疗项目、残疾人社工助残关爱行动、职业技能训练等,将“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使残疾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他为那些重度残疾的人提供庇护性就业岗位,达到真正助人自助的目的,使残疾人也可以重拾尊严。

托起幸福夕阳红,贴心助养老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22.38万,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机构养老已成为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之一。

“您老最近身体还好吗?”“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不方便您尽管开口。”“谢谢,享您的福,我现在身体棒着呢!”这个对话,是万建勋与七旬老人贺爷爷每天的日常。贺爷爷2016年入住市老年公寓,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脑梗、脑血管病,早年和妻子离婚,有两个儿子,之前与小儿子共同生活。因小儿子夫妻俩忙于工作,无时间照顾老人,于是将老人送至老年公寓。老人入住后,整天待在房间不出门,也不与其他老人交流,并流露出轻生念头。

对此,万建勋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到老人两个儿子因忙于工作,对贺爷爷关心不够,父子之间沟通也少。到了陌生的环境,贺爷爷情绪消极,时常感到孤独。为使贺爷爷在老年公寓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万建勋和医生、护士、护理员们主动关心老人,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可以说,贺爷爷从一个孤僻、情绪消极的老人,到如今开朗、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老小孩”,离不开万建勋的关心和心理疏导。

作为老年公寓的负责人,万建勋对老年人特别关心。“老年人对亲情和友情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不仅需要家人的关爱,还需要参与社会活动,获得大家的认可。”万建勋感慨道,社会工作者要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还要为老年人建立一个实现价值、发挥余热的平台。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