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亲文化”不能一“代”了之

核心提示: 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祭祀用品”时,看到不少商家提供一项特殊的服务——“代烧纸钱”

微信图片_20210330102810

图为网上提供的“代烧纸钱”服务。

清明将至,网上推出“代烧纸钱”祭扫服务。对此,一些市民表示支持,但也有市民认为到场祭祀才有意义——

本报记者 高静

清明将至,各大祭祀场所迎来祭扫高峰,同时网上的祭扫服务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搜索“祭祀用品”时,看到不少商家提供一项特殊的服务——“代烧纸钱”,只要顾客在商家处购买了纸元宝等祭祀用品,则可联系商家代烧。

记者与提供此项服务的一位商家取得联系,了解到清明节将至,已有不少消费者预定了“代烧纸钱”的服务。据该商家介绍,“代烧纸钱”包括提供信息、代写表文、核对信息、加盖法印、发图片视频这几个步骤,如果顾客有指定的烧纸时间或其他需求,也可以和他沟通,“私人定制”具体的服务内容。

至于为何开展此项服务,该商家解释,如今不少地区限制烧纸祭祀,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觉得烧纸钱才是正统的祭祀行为,所以代烧服务应运而生。此外,这项“代烧纸钱”的服务还满足了无法到场祭祀顾客的需求,“一些人因在外地工作或者假期有其他安排,导致清明节不能回老家祭祀,就可以选择代烧纸钱的服务,聊表心意。”记者看到,在该代烧服务评价页面,不少消费者给出了五星好评。

其实,“代烧纸钱”服务与此前在网上引起热议的墓园提供“代客祭祀”服务相似,即通过“代”的形式实现对先辈的追思与尊重。

那么,大家能否接受“代”形式的祭祀呢?采访中,不同市民有着不一样的观点。“95后”小罗告诉记者,对于“代”祭祀,他十分支持,“前几年我在外地上大学时,因清明节只有3天假期,所以一般不会特意赶回老家,自然也无法和家人一起参加祭扫活动。如今我在外地上班,祭扫活动还是无法到场参加。”在小罗看来,“代”祭祀的服务对于他这样在外地的人很有必要,“现在可以由父母代我祭扫,若以后父母也定居到我所在的城市,无法在节日回去祭扫,那么代祭扫的服务就会凸显出实用价值。”

市民吴女士认为,“代”祭扫服务的背后有其积极的意义,“这一模式体现了大家对于祭扫文化观念的更新与进步,并不是所有的悼念都需要‘亲自到场’,祭祀的形式也可以变得多种多样。”但她也提出,“代”只是一种形式,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真心,否则就算花再多的钱、祭祀形式再新奇、规模再盛大,那也是没什么意义的。

市民方先生则觉得,“到场”的祭祀形式更有实际意义,“清明节假期实际推崇的就是‘思亲文化’,大家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到场祭祀。”在他看来,清明假期祭扫亲人,这一行为本身也是为了寄托哀思,“到场祭祀不仅可以缅怀先人,更可以和家人短暂的团聚,共同回忆逝去亲人生前的点点滴滴,借此明白家人的意义,珍惜他们的陪伴,真正感受‘思亲文化’。”

历史文化领域一位专家认为,真正的孝,乃是厚养薄葬,生前要对亲人关心、关爱,而亲人逝世后,葬礼祭祀应该从简,不走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简单来说,只要心有所思、心有所属,则外在的形式往往并不特别重要。其实,无论是代烧纸钱,还是代客祭祀,说到底只是一种形式,终究是表面行为,方式可以“代”,但是情感却“代”不了,作为当事人,要旨还是在于能否做到“真心诚意”。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