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上通过熟人向厂家订购商品,发现比市场价高想要取消订单——
“中间商”赚差价引发消费纠纷
本报记者 马骏
“我们是特意从扬州开车过来的,希望和厂家面对面解决这件事,但厂家的态度很强硬,坚持让我们结清尾款,否则一件商品也不会给我们。”22日,来自扬州的张先生、吴女士夫妇向记者反映,称此前在微信上通过一位熟人向我市一家厨具设备生产制造商订购了一些餐饮用具,包括定制桌子、大锅、椅子以及电磁炉等,共计11000余元。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此后这张订单却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
吴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她通过微信上的一位熟人准备购买一些用于吃火锅的餐饮用具,在她付款之后,丈夫张先生才看到了订货单。“我当时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这些商品的价格比市场价要高出不少。”张先生说,由于前一天才付了货款,他让妻子赶紧找那位熟人退款,取消该订单。然而,吴女士从熟人处得到的答复是:订单已经交给生产厂家,无法取消。
面对这一情况,张先生与吴女士商量后,决定直接到丹阳来找厂家退款。为了证实自己的买家身份,吴女士让熟人提供其向厂家转账的记录,然而,那位熟人却推三阻四,迟迟不肯将转账记录发给吴女士,这让夫妇俩起了疑心。再三追问下,熟人称其分两次向厂家转账,但只向吴女士提供了一张8000余元的转账记录截图。“我当时就认定这个人肯定有问题,八成是吃回扣了。”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与妻子选择了报警。经民警调查,这位熟人收取了吴女士11000余元的货款,但只向厂家方面转了8000余元。最终,熟人将3000余元“差价”返还给了吴女士。
接着,张先生与吴女士便准备和厂家协商退款,然而,这一过程却并不顺利。“由于那位‘中间商’的存在,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张先生说,“厂家方面的负责人告诉我,由于订单中的部分货物是定制的,所以肯定不可能全额退款。此外,厂家表示的确收到了8000余元的货款,但却称还差3000余元尾款没有结。我们只有将那3000余元的尾款补上才能拿到全部的货物。”张先生夫妇此行的目的是和厂家协商退款,但按照厂家的意思,不仅退款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要拿货他们还得把“中间商”退还的3000余元再给厂家才行。这样的结果让夫妇俩无法接受。
“我们也知道,定制的商品一般是不退的。比如说火锅店里用的桌子,为了放置电磁炉和大锅,中间是有一个大洞的,洞的大小都是根据要求定制的,如果买家毁约,这张桌子卖家就很难再卖出去。”张先生说,“不过,在我们购买的商品中,除了桌子外,椅子、电磁炉等并非是定制的,为何就不能退呢?”
张先生表示,随后,他来到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寻求帮助。在工作人员的调解下,最终,退掉了原订单上的个别商品,厂家按照8000余元的实际订单向吴女士供货,张先生夫妇对这一结果表示满意。
虽说没能如愿退款,但张先生夫妇认为,此事能有这样的结果还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张先生表示,在这件事上,作为消费者,既然已经下了单,就与厂家形成了买卖契约,如果仅仅因为价高而反悔,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毕竟不是厂家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对于此事,我妻子也很后悔。”张先生说,“这次经历让她明白,在网上通过熟人购物,还是得谨慎些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