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汤惠俊开展走访活动。(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去年年底,在开发区华甸社区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中,汤惠俊成为了华甸社区新一任的党委书记——一位此前并无社区工作经验的社区基层党员。
社区党员、群众代表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这得从汤惠俊其人说起。作为土生土长的华甸社区人,多年来,汤惠俊给街坊邻居们的印象是“对事不对人,凡事讲道理”。邻里间有了矛盾,往往会找汤惠俊来评理。正因如此,汤惠俊对于社区内的人员结构、问题矛盾都比较了解。
这份对社区情况较为清楚的底气让汤惠俊最终选择接下了这副担子。然而,上任数月,汤惠俊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社区这摊子事儿比想象中要棘手得多。
作为一位二十多岁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十多年来,汤惠俊将心思都放在企业的经营上。走进社区,这位在商场上小有所成的企业家自然而然地将管理企业那一套法子照搬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在社区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上,汤惠俊坚持“定人定岗”,“社区不养闲人,社区工作应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汤惠俊说,“此外,社区里一些不好的风气要改正,一些无谓的支出要喊停。”凭借着与企业人事管理相似的一套模式,汤惠俊让社区工作团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然而,当面对纷繁芜杂的居民矛盾、纠纷时,企业那套法子就不灵了,甚至,连汤惠俊多年来早已习惯的说话方式也出了问题。“我说话不喜欢弯弯绕,习惯于直入主题,比较直接。但有的居民便因此觉得我比较强硬,有架子,说话不好听,这让我着实有些郁闷。”为了迎合社区工作,汤惠俊做出了改变,“以往,社区里人来人往,大家见到面都是笑一笑、点个头。现在,我得一个个喊:叔叔好、阿姨好、大爷好……”汤惠俊说,起初那段时间,别说他自个儿觉得别扭,那些相识多年的邻居也忍不住乐了。乐归乐,但汤惠俊觉着这很有必要,他不仅要求自己这样对待社区居民,也要求社区干部、工作者们都要对社区居民笑脸相迎。“在社区工作中,我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居民们的‘服务员’。”汤惠俊说,“这是一种态度,所谓的‘为民服务’就该从一声问候、一个笑脸做起。”
实际上,长期以来,华甸社区的情况并不算好。由于开发时间比较早,目前,华甸社区内几乎所有的居民小区都是老旧小区,其中的失管小区多达12个。没有物业公司服务管理,社区便成了这些失管小区的“物业”。住宅楼墙体破损、居民私设地锁抢占停车位、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大大小小的问题都摆在了汤惠俊和一众社区工作者面前。汤惠俊坚持小问题马上办,大问题与居民耐心沟通。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实际工作中,汤惠俊不得不一次次介入社区居民的家务事,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调解工作。
企业家与社区工作者,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在公司的办公室里,汤惠俊是不苟言笑,说一不二的人物,而到了社区,汤惠俊却成了无私奉献的“老黄牛”。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就任新书记以来,汤惠俊记不清每天要接多少电话,处理多少问题,这让他倍感疲倦。然而,自始至终,汤惠俊从没后悔接下社区工作。一方面,作为本地人,汤惠俊一心想着要为老百姓做些实事;另一方面,来自群众和上级党组织的信任让他有一股子劲:一定要把华甸社区建设得更好。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汤惠俊说:“我们这些社区工作者不是些无足轻重的角色。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留一点值得骄傲的东西给社区。多年后,老百姓茶余饭后能说上一句,当初在社区工作的那些人是好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