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生
六月的江南多雨,天气像川剧的“变脸”似的说变就变,让人难以预料。在一个刚刚从骄阳似火变成瓢泼大雨的下午,丹阳古城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一下子变得空寂起来。但是在一条寂静幽深的巷子里,却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右手挡在眼镜上方遮雨,左手拄着一根黑拐杖,腋下夹着一把红色的雨伞,颤巍巍地站在虽已减弱但落在青石板地上仍嘀嗒有声的雨水中。老人见一个撑着伞并拿着一把伞的人从巷子西边走来,便放下挡在眼镜上的右手迎上去问道:“请问你是去西门小学送伞的吗?认识我家颖颖吗?”来人说“不认识。”老人“哦”了一声,抬起右手,抹去眼镜上的雨水后仍然挡在眼镜上方,继续默默地伫立在雨中观望着等待着……
这是三十几年前,有一天下午我提前下班,在老家丁巷看到的真实情景。
老人是将我和姐姐抚养成人(我幼年丧母,父亲另有家庭)已经85岁高龄的奶奶,由于长年累月起早贪黑坐着织渔网,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膝关节炎,行走不便。她提到的颖颖是她的重孙女、我8岁的独生女儿,在西门大街上的西门小学上二年级。一年前,爷爷去世以后,我和妻子上班,女儿上学之后,家里就只有奶奶一个人了,所以遇到放学前突然下雨的情况,都是奶奶设法托人给颖颖带伞的,就是奶奶夹在腋下的这把红色的雨伞。
我急忙跑到奶奶跟前,用我手中的雨伞为她遮住雨,将她搀进家里。看她白发贴在脸上,脸上雨水直流,浑身衣衫湿透,我心疼地责怪她:“奶奶您怎么拿着伞在淋雨,为什么不将伞撑起来呀?”奶奶说“我要是打开伞撑起来,就看不出是去学校送伞的人,人家也就认不出我,怎么肯帮我带伞给颖颖?”她轻描淡写、轻言细语的一番话,在我听来犹如头顶上炸了一个响雷,一下子将我惊呆了:敢情以前突然下雨的时候,奶奶都是这样将伞送到我女儿手里的?为了让重孙女在回家的路上不淋雨,她老人家自己却站在雨中淋雨?!我的脑海里倏然出现了一幕幕令我感动的过往情景:我小的时候,寒冷的冬天,奶奶用她的热胸膛焐我冰冷的脚,我的脚暖和了,她的胸口却冷了。母亲去世后,本该安享晚年的爷爷奶奶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父亲母亲的责任,含辛茹苦地将我姐弟抚养成人,我们长大了,他们却积劳成疾,步入风烛残年,因我不孝、无能,尚未能报答二老,他们反倒帮我照料女儿,一如照料儿时的我。爷爷去世后,耄耋之年且体弱多病的奶奶,还尽己所能关爱帮助我们,她常说,我要是能活到颖颖10岁,放学回家会自己开门、会倒水喝,我就放心了……想到此,我已是泪流满面。
也许是奶奶至诚至纯的爱感动了上苍,体弱多病的奶奶真的活到了我女儿“10岁放学回家会开门、会倒水喝”那年的初冬。可是奶奶临终前还是牵挂着我们,没能放下心来。她昏迷两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也是她此生的最后一句话,是问我们:“颖颖过冬的棉鞋做好了吗?”闻者无不唏嘘。
如今,辛劳一生、慈祥善良、对我恩重如山的奶奶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也已接近古稀之年,记忆力大不如前,但是那年六月,在丁巷,奶奶夹着雨伞伫立雨中的情景仍像发生在昨天似的鲜活生动。因为这一情景对我心灵的震撼太大、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仿佛深入了骨髓中;还因为几十年来,我为了将奶奶的仁爱精神传递下去,经常将这个淋雨送伞的故事和奶奶其他的爱心故事一起讲给妻子、亲友、女儿和外孙女听,所以常忆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