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

核心提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备耕已在我市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近期气温回升明显,雨水适中,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搭好夏粮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

春耕备耕之际,我市引导农户抢抓农时夯实丰收基础

守好“米袋子” 拎稳“菜篮子”

图为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苗情。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梦琦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备耕已在我市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近期气温回升明显,雨水适中,正是加强春季田间管理,搭好夏粮丰产架子的关键时期。农事不等人,春耕正当时。市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引导广大农户和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苗分类管理,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田间地头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追肥、除草、清沟……趁着暖暖的春光,种粮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忙活起来。3月2日,访仙镇种粮大户袁玉新正在一方小麦田间撒施拔节肥。“我种了650亩小麦,目前田间杂草化除已经全部结束。按照专家指导,我正因地因苗分类管理,开始施用拔节孕穗肥。”袁玉新告诉记者,他种植的小麦为稳产性能较好的镇麦15等系列品种,去年平均亩产有800多斤,虽然今年过年前小麦遭遇了冻害,但市农业农村局粮作站专家和镇里的农技人员春节一过就踏田指导,经过因苗分类做好田间管理,眼下麦苗长势良好,有100亩小麦还列入市里的高产稳产观摩示范方。

在陵口镇漕塘村的现代粮食基地内,由丹阳春宝农作物公司承包经营的1700余亩小麦长势葱郁。基地负责人陈国法介绍,由于小麦田块类型复杂,基地内种植早的田块出现旺长现象,迟播麦田则苗情不佳、生长缓慢。就在他忧心如焚之际,市粮作站会同镇江农业农村局农业的专家一起来到田头开展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通过现场会诊,专家为他开出了因苗施肥、促弱转壮等一系列春季田管措施,促进弱苗转化升级、壮苗稳长,现在通过科学有效管理,田间小麦长势较好,即将分批施用拔节孕穗肥。

春耕备耕,农机先行。延陵镇大吕村东殷甲庄种粮大户鞠金元家的机库内,只见各式农业机械一应俱全,从腊月开始,老鞠的女婿常亮就着手检修保养他的“农机伙伴”了,到目前,农机合作社的六台东方红大型拖拉机、两台高速插秧机、两台联合收割机以及其他配套机具已全部检修保养、调试完毕,为春耕生产安全高效进行提供了保障。

“去年粮食价格已强势回升,我们种粮农民对粮食规模化经营充满了信心。”鞠金元说,年前,他就备足了春耕备耕所需的化肥、农药,目前,他家的400多亩小麦除草已经全部结束,3月上旬麦田还将撒施拔节孕穗肥。“种粮要增效,离不开好的品种。今年春耕,我打算继续优化水稻品种结构。”老鞠表示,今年,他将继续通过与大型米厂和粮库合作等形式,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

延陵镇联兴村种粮大户孙功寿在丹种粮已22年,春节一过,他与老伴和儿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早早投入到当前的春季田管和备耕工作中。记者在他的小麦田头看到,正处于返青高峰期的小麦长势喜人,一片葱郁。“我在春节前就采购了20多吨复合肥和尿素,春耕生产所需的肥料已经基本备齐了。”老孙说,他在联兴村承包了360亩土地,通过逐年投入,不仅购买了一台插秧机、两台大型拖拉机,还添置了一台联合收割机和一台高档喷杆式植保机。小儿子从昆山一家工厂辞职也来丹帮他打理农田,父子俩决定继续扩大承包面积。接下来,他将做好机插秧营养土的培肥和准备工作,争取在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上创出一条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我市一是守稳“米袋子”。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打造优质粮食产业化基地,培育优质稻米品牌,推进稻米产业化发展。着力夯实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42万吨以上。二是端稳“肉盘子”。抓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万头猪场新、扩建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生猪恢复生产扶持政策落地。推进畜禽生产绿色发展,支持适度规模、家庭农场式的标准化养猪场建设,强化粪污治理,促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防疫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做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全市畜禽免疫抗体合格率在70%安全线以上。三是拎稳“菜篮子”。加强绿色蔬菜产业特色集约化,构建生产稳定发展、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深化水产养殖产业标准规范化建设,组织实施池塘标准化生态改造,巩固发展丹阳市青虾、河蟹、小龙虾三大特色产业,促进水产养殖业提质增效。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实施品牌质量兴农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