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昂首奋蹄奔牛年

世事杂谈

三牛昂首奋蹄奔牛年

周竹生

辞别庚子年,迎来辛丑年,老鼠下台,老牛登台,郁闷了一年,期待着新年。牛气冲天,牛运当头,牛转乾坤,牛年大吉,这不仅是对自己的祝愿,对亲友的祝愿,对全家的祝愿,也是对国家的祝愿。这一个辛丑年,牛哄哄,牛旺旺,牛冲冲,牛成了明星牛,牛成了吉祥牛,牛成了励志牛。牛有了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时代意义和象征意义,三牛成了牛年砥砺奋进的三架牛车的力挽牛。

在人们心中,牛是一种勤劳温顺的动物,是人们最信赖的动物。农耕时代牛和人们一起劳作,在大地谱写耕耘的诗篇。古时《鞭牛歌》曰:“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古人将一年美好的希望寄托于牛。牛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古人用无数的诗歌来赞美它。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是牛的奉献。“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这是牛的知足。“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人间安稳处。”这是牛的温顺。“荒陂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这是牛的友爱。“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这是牛的勤劳。“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这是牛的英勇。“卬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缓耕泥洦洦。”这是牛的坚忍。“一牛将济一未济,直须并济同时归。”这是牛的团结。

牛耐疾苦、任劳怨、性宽厚,极勤奋、少获取、多贡献,为古代诗人赞美。同样在当代艺术家眼里,牛也是艺术形象和精神赋能俱佳的艺术写照。近代杰出画家、画牛大师李可染喜欢牛,爱画牛,自称“孺子牛”,自命画室“师牛堂”。他的牛画代表作《放牛图》,二牛昂首戏水,二童坐骑牛背,萌态可掬,意趣盎然。画毕李可染意犹未尽,提笔题跋:“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吃草挤奶终生劳瘁,为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素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喜牛爱牛赞牛之心情溢于言表。

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牛被赋予传统美德,蕴含任劳任怨、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文化精神。适逢牛年,弘扬牛文化,学习牛精神,打造牛形象,毫无疑问,就是扬鞭奋蹄争当“三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像牛深爱大地,深耕田地一样,爱民亲民近民,甘做民之耕牛。“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像牛服务主人,倾听民众的心声,关切民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民生,甘做民之儒牛。像牛吃草挤奶,“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增进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甘做民之乳牛。

开拓创新拓荒牛。“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敢为人先、先行先试,敢闯敢干,一往无前。“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知重负重、知责担责,自加压力,负重前行。面对事业的高原期,发展的瓶颈期,遭遇的困难期,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回头、不服输,不屈不挠的牛脾气,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冲锋陷阵,开拓新征程,开创新业绩。

勤勉奉献老黄牛。“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羸羸老牯牛,默默数春秋;田里禾苗壮,一步一点头。”树立“小车不倒只管推”的信念,发扬“拉车不松套”的拼搏精神,以牛那样的粗壮有力的腿脚,稳扎大地,铿锵有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干成一行,不见异思迁,不偷闲耍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拓荒牛居中开道,孺子牛老黄牛左右紧跟,三牛双角朝前,昂首奋蹄,全身前冲奔牛年,以牛气壮牛势,以牛势兴牛运,“牛”转乾坤旺牛年。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