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住重大项目“牛鼻子”扛起“舞龙头”责任使命

核心提示: 2021年镇江市重点产业项目“云签约”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又迎来一批硕果,并再次擂响了“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的战鼓。丹阳作为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如何锚定前进方向,点燃“让丹阳强起来”的发展动能?

黄春年接受新华日报等省市媒体集中采访时强调

扭住重大项目“牛鼻子” 扛起“舞龙头”责任使命

本报讯(记者 丽萍)2021年镇江市重点产业项目“云签约”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又迎来一批硕果,并再次擂响了“狠抓产业项目、大抓实体经济”的战鼓。丹阳作为镇江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如何锚定前进方向,点燃“让丹阳强起来”的发展动能?20日上午,新华日报、江苏广电总台,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镇江发布、金山网、今日镇江、镇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十多家省、市主流媒体齐聚丹阳,聚焦我市产业发展,并就“聚焦‘一号战略’持续发力,推动‘很有前途’跑进现实”主题,集中采访了市委书记黄春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第一行动”聚焦什么主题,传递什么信号,是全年工作的谋篇布局,更是开局制胜的关键。黄春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丹阳对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改革开放之初,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为丹阳赢得了巨大荣光;当下唯有更加深入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方能领跑新征程、争得新荣光。我们将以第一位的认识、第一高的要求、第一流的支撑、第一强的力度,调快工作节奏、踩深奔跑“油门”,全力扛起“舞龙头”“树标杆”的责任使命。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今年1月份,我市176个重点产业类项目已完成投资24.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3%。其中,108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7个,开工率15.74%。91个未开工项目中,已完成项目立项68个,已获得土地项目43个,预计一季度开工项目个数将达38个,开工率35.19%,二季度66个镇江市级产业项目力争全面开工。在主要经济指标方面,1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43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28.7%,税占比95.3%,位列镇江市第一。实现工业用电量7.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15%;工业应税销售185.7亿元,同比增长19.9%;制造业投资预计1月完成9亿元,增长204%。这些都展现了丹阳“跑起来”的强劲势头。黄春年强调,牢牢扭住重大项目建设“牛鼻子”,是丹阳“化危为机”的关键布局。新的一年,我市将围绕产业强市战略,聚焦大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鱼跃、国药、恒神等重点企业为引领,紧盯行业龙头、国内领先,力争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3个,5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1个;围绕制造业投资过百亿目标,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紧盯大健康产业,坚持“一线工作法”,确保国药项目年内建成2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金宇生物、兰卫医疗上半年开工,助力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应急三大产业集群聚拢成形,在产业强市中干出争雄势、争得新荣光。

产业园区是丹阳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若要发挥好园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就要在破解制约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系列痛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黄春年指出,我市将聚焦园区载体主阵地,按照省级园区提高支撑力、“小散低”园区提高集聚度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区三园”布局,树立“标杆企业引领+产业链垂直整合”理念,加快引进专业园区运营机构,把载体打造与闲置资源盘活、落后产能淘汰等融合起来,以更强的竞争力、承载力吸引重大项目落户丹阳,打造沪宁线上有生命力、有竞争力、有持续力的特色产业走廊。

如何通过夯实硬基础来提升软支撑?如何培育优势推动发展?黄春年指出,要夯实资源要素硬支撑,充分运用各类产业引导基金,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力争“十四五”时期每年都有2家左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推动本土企业与外资、国资、上市公司开展战略合作,以“镇长工程”为抓手,继续鲜明“亩均论英雄”导向,切实解决产业布局碎片化、产业质态低效化等问题,形成发展质态与土地使用效率同步提升、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作风是一种软实力,良好的作风会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发展。黄春年强调,要提升作风效能软实力,继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勇于刀刃向内、敢于挑战极限,全力打造好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公平法治的市场环境、尊商亲商的社会环境,让广大企业家切实感受到“自家人”的温暖、体验到“跑起来”的效能。同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理念转变、机制创新、流程再造,为打响“镇合意”品牌提供“丹舒心”服务。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