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济困蔚然成风 春风常拂群众心田
——2020年“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活动回眸
本报记者 茅猛科
“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是2020年我市进一步打赢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仗的改革创新之举,主要解决全市规划保留且人居环境薄弱的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因病因残因意外造成支出型贫困的特困家庭帮扶两方面的问题。作为市委书记项目,该活动于2020年年初酝酿,5月份全面启动,以“万善丹阳”APP为平台,明确责任主体、完善帮扶流程、规范信息发布、加强激励考核,实现了12个镇(区、街道)全覆盖,“六大主体”积极参与,结对帮扶蔚然成风,社会反响良好,交上了高水平小康的丹阳答卷。
上线“万善丹阳”APP,撬动扶贫大格局
2020年5月20日下午,针对因病、因残、因意外导致支出远大于收入两倍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我市首创推出“万善丹阳”APP,通过“互联网+”展开结对帮扶,架起了动态贫困户和社会帮扶力量之间沟通的桥梁。
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镇(区、街道)志愿者共填报、审核582户支出型贫困户信息,共653个帮扶需求,其中602个帮扶需求被对接认领,有效认领率92.19%,帮扶金额210.387万元。
“万善丹阳”APP的上线,进一步凸显出“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的扶贫大格局。为保证扶贫不“堵车”,全市共有志愿者1336人,负责审核的机关志愿者有200余名,分别挂钩147个行政村,保证至少有一名机关志愿者对应一个村。只需敲下确定键,有关志愿者联络方式的短信就会发至手机,200余名机关志愿者与捐助人之间保持畅通的联系“双向车道”。“从前我们需要自己去核实需要帮扶者的所有信息,现在只需上APP就能看到基本情况。”玉汝于成助学社在“万善丹阳”APP推出后,仅两天时间就联系走访并最终确定结对帮扶16名贫困学生。“‘万善丹阳’推出后,我们明显感受到‘你帮我,我帮你’的善心传递成为社会新风尚。”如意慈善导墅分队队长张中勤在一次帮扶活动中,向导墅镇东河村委会负责人聊起帮扶资金短缺的问题,村委会当即送来5000元爱心款。此外,导墅镇东新村、里庄村、小华村等9个村的村委会都主动向如意慈善捐款。
“万善丹阳”使基层自治呈现出全新风貌。我市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离群众最近、贴群众最紧、与群众最熟”的村民议事小组2031个,在困难户上报帮扶、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蹚出了村庄熟人社会的“善治之道”。
实施“微改造”扶贫,提升困难居民幸福指数
司徒镇谭巷村村民许才发患有残疾,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在民政部门帮助下,他家里原本墙面黑乎乎、家具摆放乱糟糟且电线乱搭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我们不花一分钱、不跑一步路、不出半点力,装修送上门,家里大变样!”许才发79岁的母亲脸上绽开久违的笑容,“‘微改造’为我们困难老百姓着实办了大好事!”
许才发家的变化,是民政局实施“微改造”扶贫项目的一个缩影。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社会帮扶号召,民政局积极搭建“微改造”扶贫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实施微改造、提供微服务、实现微心愿”的帮扶救助活动,深入推进民政“微改造”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年共对100户贫困户实施了人居环境“微改造”。
与此同时,市慈善总会也于2020年9月份启动了“丹阳市困难群众居住房屋微改造”慈善项目。经村镇基层组织申报,市慈善总会专人上门入户实地查看,住建局工程预算人员核价,慈善总会办公会讨论审核,在实施危房改造的基础上,对困难家庭组织开展住房及厨卫等设施“微改造”,有效提升其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共对20户困难家庭实施住房“微改造”,支出资金30万元。
增强“造血功能”,走出脱贫攻坚新路子
导墅镇东新村杨巷自然村吴明祥的儿子吴某高中时患上疾病,市医保局干部员工坚持6年集体帮扶,为孩子办医保,鼓励孩子战胜病魔读完大学,毕业后吴某因身体原因难找工作,医保局费尽周折,解决了吴某就业难题,昔日的贫困家庭,日子一天比一天甜起来。
杨巷自然村杨作芳因患严重的忧郁症导致离婚,常年服药使得他失去劳动能力,连负担儿子上学的费用都成难题,心连心药店的帮扶如及时雨润泽了这个家,如今孩子参加工作,家焕发了生机。
……
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2020年,我市16家爱心药店结合困难家庭实际,量情施策,或捐款、或赠药、或安排就业,先后为导墅镇东新村结对帮扶对象子女安排就业3人,让帮扶家庭有了造血能力,有了希望。在市医保局和丹阳药品行业协会16家爱心药店的联合帮助下,导墅镇东新村31户困难家庭全部脱贫,彻底甩掉了贫困帽。
在陵口镇折柳村,“柳旺大米”凭借品质优、口感好的优势,深得企事业单位的青睐,不仅产品销路有了保证,而且该项目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与此同时,该村还利用紧邻常州夏溪花木市场优势,发展鲜切花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厚实了村集体经济的“家底”,通过村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精准脱贫,逐步形成了“支部引导、村干部带头、群众参与、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格局。折柳村也因此甩掉了贫困村帽子,村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是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2020年,我市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共落实省级扶贫项目6个,市级扶贫项目15个,其中增收类项目9个、民生类项目12个,共涉及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766万元,预计增收53.16万余元。目前,21个扶贫项目已及时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了录入,做到调研论证、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环节一个不少,扶贫资金流向有据可循。
2020年,我市全力推进“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验收以及各项管理工作,在“四个不摘”的基础上坚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不返贫,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了“丹阳答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