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艺贺新年七旬老人剪窗花

核心提示: “过年了,窗花是一定要剪的。”今年75岁的蒋作民是一位“窗花大师”。对他而言,一幅小小窗花蕴含着非凡的意义。“

图为蒋作民和老伴展示各自剪的窗花。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过年了,窗花是一定要剪的。”今年75岁的蒋作民是一位“窗花大师”。对他而言,一幅小小窗花蕴含着非凡的意义。“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红灯笼、红对联、红窗花……这些都体现着喜庆、兴旺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蒋作民说。

初见蒋作民,老人正在为农历牛年剪窗花。“今年是牛年,牛是勤劳、忠厚的动物,人们常说的‘你真牛’,就是‘你真厉害’的意思,这也反映出人们对牛的印象是极好的。”说着,老人向记者展示他正在创作的牛年窗花,“剪这头牛,我用的是变形的手法。牛的背上是一个‘福’字,牛的胸口是一枚铜钱,铜钱代表财富……”

多年来,蒋作民一直对剪纸这一传统文化和乡土艺术十分着迷,尤其在接触窗花后,老人情不自禁地沉迷其中。“很早以前,大糕是过年时比较常见的一种食品,而包裹大糕的通常是一张张大红纸。”蒋作民说,那时候,他经常看到别人将那些红纸剪成大红喜字,特别好看。好奇心驱使下,蒋作民也尝试着去剪。从一张红纸入门,蒋作民不知不觉走进了窗花的奇妙世界。“一开始,我剪得并不好,发现剪窗花这门手艺并非想象中那样简单。”蒋作民说,慢慢地,他对窗花的兴趣愈发浓厚,得空就不自觉地要去寻一把剪刀来剪窗花。这几年,老人出门在外,看到好的图案就会用照相机拍下来,回家后便尝试用窗花的艺术形式将其呈现。

三十多年来,蒋作民用一把剪刀,剪出了一个大千世界。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形象、场景,都成了老人的创作素材,一幅幅窗花栩栩如生,妙不可言。

蒋作民长期在我市老年大学授课。在他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位“铁杆粉丝”,就是他的老伴。耳濡目染中,老伴也能上手剪一剪。如今,老两口热衷公益,结合时政热点,他们的剪纸作品常常出现在社区的宣传栏上;夫妻俩还常走进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最美好的祝福;在我市爱在飘扬公益中心开办的留守儿童公益课堂上,也常常见到蒋作民的身影。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传统民间艺术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蒋作民看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民间的家传手艺都是对生活最原始的渴望。“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应该一直传承下去。”蒋作民说。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