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出生活的幸福滋味

核心提示: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年前蒸上几笼香喷喷的馒头,代表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本报记者 邹亚俊

俗话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在年前蒸上几笼香喷喷的馒头,代表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昨日下午,当记者走进位于延陵镇黄庄村的戴留风家中时,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馒头的香味。此时戴留风正和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进行馒头的制作。“我们都是纯手工操作,从面团的醒发,到馅料的调制,从昨天晚上就开始准备了。”戴留风告诉记者,发面是蒸馒头的第一道工序,而揉面,则是蒸好馒头重要环节之一。如果没有揉到一定程度,蒸出的馒头就会不软和、不好吃;如果揉过了,馒头又会没嚼劲。所以,揉面的劲道和时间都考验着揉面人的技术。揉好的大面团,会分成一个个小面团,当然这些小面团也不是随意乱分的,有一定的讲究,一个一两左右。

在分面团的同时,另一位阿姨已经把提前拌好的馅料搬了出来。戴留风说,自家调制的馅料,不拘颜色,配比,只注重家人的喜好和口味。不同的馅料也有不同的寓意,豆沙馅寓意甜甜蜜蜜,糯米馅寓意团团圆圆,萝卜肉馅寓意平平安安,芝麻馅寓意步步高升。

实际上,戴留风家蒸的准确来说应该叫“包子”,但大家一直遵循传统称为“馒头”。就在说话间,只见戴留风和亲戚们娴熟地把面团揉开,将准备好的馅料熟练地包进面皮内,手指飞舞间,一个个馒头就做好了,然后依次放在蒸屉上。这时候,早早等在一旁的戴留风老公邹师傅,把摆满馒头的蒸笼抬上灶台,准备蒸制。在正式蒸制之前,还有一道必需的步骤,往馒头上洒一些水。邹师傅解释说,在馒头上洒一些热水,会让馒头蒸的时候不裂开来,这样蒸出来口感就比较软,让馒头又好看又好吃。

伴随着灶膛的旺火,蒸笼开始慢慢升起蒸汽,十五分钟过后,白嫩嫩香喷喷的馒头就出锅了。打开蒸笼,一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丝丝的甜味。此时邹师傅熟练地从灶台上端下蒸笼,将馒头放置在竹篮子里一一隔开。此时,还必须做完最后一道工序,蒸馒头才算圆满,那就是点红。刚蒸好的馒头撕开一看,馅料满满;咬一口,唇齿留香。

戴留风说,今天她们要做五百多个馒头,会一直忙碌到下午五点多,等这些馒头做好后,再分给各自的亲戚。戴留风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市面上各色各样的馒头店很多,但她们依然钟情于自己手工制作的味道,她们会一直坚持这个传统,这里面不仅有年味,更有小时候难以忘却的快乐。

“蒸蒸日上”预示着来年幸福美满。口感松软却又不失嚼劲的馒头皮,和各色手工馅料掺杂在一起,家的团圆,情的甜润,就这样铺散开来。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