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五条路村整治后的池塘。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通讯员 李溶
走进开发区建山村中的五条路自然村,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池碧水。沿着池边曲折的白色栈桥一直走,尽头是一座湖心凉亭。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照在池边的围墙壁画上,一幅幅荷花图便倒映在池中,随波荡漾。
早年间,村中只有五条路能通往村外,五条路村由此得名。这段历史虽说颇为有趣,却多少透着一份辛酸。如今,五条路村早已不再是那个曾经的穷乡僻壤。经过整改,2020年12月初,华丽转身的五条路村获评“丹阳市美丽宜居村庄”。
在一系列复杂的环境整治中,五条路村坚持将环境整治与村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改变之路。
在整治村庄破败房的过程中,五条路村采取一次性“买断”的方式,按照标准以高低不等的价格从村民手中买下这些破败房。之后,视具体情况或修缮、或拆除。五条路村里不少灰砖黑瓦的老旧房屋因此得以保留,而这些老屋的存在让村子在整改后仍保持了古色古香的意境。
绿化与菜园结合,这是五条路村的一大特色。环境整治不是花架子,脱离实际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五条路村,一个有意思的画面是:一片翠绿之中,外围是青色的围挡,内圈是木质篱笆。篱笆内,村民们会种植一些作物,而篱笆与围挡之间则是绿化。如此别致的设计,既达到了美化的效果,又兼顾了村民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在五条路村的环境整改中,我们保持村庄原有格局不变。”建山村村委会主任丁国平告诉记者,要想让五条路村旧貌换新颜,代价是比较大的。因此,整治工作必须选择那些合理、合适的方案,保证每一笔投入都能起到作用。
张祥中是五条路村的村民,他说,以前村里缺乏公共活动场所,更没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房前屋后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墙面乱贴乱画,“牛皮癣”广告现象比较普遍;池塘需要清淤整治……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
“五条路村的环境整治,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丁国平说,“我们要构建的不是华而不实的‘水晶宫’,而是让村民们安居的美丽乡村。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这一点不改变。”丁国平表示,在整治过程中,小到一处围挡、一棵树,大到一幢房屋、一片池塘,无处不体现着村民们的用心和智慧。理想愿景与实际情况的巧妙结合,让五条路村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目前,五条路村共有92户村民。其中,很多人都已经在城市里买了房子。以往,村里环境差,很多人走了就不回来了。现在,很多人都选择重回村子。”丁国平说,“在村庄整治过程中,一些村民也回到村子,自掏腰包,花钱修缮自家的房屋。现在的五条路村比我们当初设想的还要美,还要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