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根基,城市更有“安全感”
——2020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本报记者 曾丽萍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底线,也是百姓安居的基础,更关乎城市高质量的成色。可以说,安全是最大的民生。直抵人心的安全感,是每个丹阳人安心奋斗、全力追梦的基石。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2020年,我市聚焦“安全发展”,吹响了安全生产“大起底”的冲锋号,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沉基层,合力打响“大起底”排查整治战,用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观,共守安全门,同筑防控墙。这一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安全种子”播种到了“企业心田”,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增强了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和韧性,让城市更具“安全感”。
明责任,隐患排查刻不容缓
2020年,是全市上下空前关注“安全感”的一年。战疫情、保复工之后,市委、市政府把目光聚焦到安全生产,安全话题逢会必讲、逢事必谈、逢节必提。全市干部群众从全国各地“血的教训”中,更加深刻且自觉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保障,没有安全这个“一”,企业发展就等于“0”,不可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5月18日下午,市委书记黄春年带领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住建、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人,赴丹北镇调研检查中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时指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5月24日上午,黄春年在专题听取小散乱污综合整治执法法律保障情况汇报时提出,没有有力的监管,没有对违法行为的有力打击,依法经营、依法办事就是一句空话。
5月25日上午,我市启动安全生产“大起底”暨违法违规小化工专项整治行动,提出用3个月时间对辖区所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起底式篦查,做到“三个一批”,即:取缔一批小散乱企业,关停一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违规企业,整治一批突出隐患问题,彻底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
最大的风险是不知道风险在哪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对于城市安全治理而言,未雨绸缪远胜于亡羊补牢。这次体检式“大起底”行动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为彻底摸清风险隐患底数,我市借力发力,乘势而上,将“小化工”专项整治一并列入“大起底”行动之中,将两项整治合二为一,同时部署,同步开展,采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过筛子、地毯式、拉网式”检查,堵漏洞,消隐患,构建“大安全”格局,给丹阳拧紧了“安全发条”。
责任网络固若金汤,隐患排查才能疏而不漏。5月25日,市委、市政府下发《全市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整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市领导挂钩联系镇(区)分工,采取“1+1”的模式(即一名市委领导与一名政府领导),督促相关镇(区)开展排查整治工作,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把领导责任体现在对辖区重大安全问题隐患“一口清”,整改措施心中“一本账”上,切实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齐参与,千名干部下乡“大扫除”
《方案》提出抽调1156名机关干部,下沉一线,配合各镇(区)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并制定下发了文件,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组成12个督导组,对各地“大起底”开展专项督查。
5月27日上午,全市千余名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大楼、下沉基层一线,分赴12个对口镇(区、街道)集中报到,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心贴心、肩并肩,向安全生产“大起底”这场硬仗合力冲刺。
“抽调千名机关干部下沉基层”的决定,是贯彻全市安全生产“大起底”排查整治工作的具体行动。“我们抽调机关干部下沉基层,把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管、应急、公安等部门力量整合起来,把市、镇、村、组四级力量协同起来,握成一个拳头,凝聚起上下一心、共战安全的强大合力,坚决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大起底”的难点、焦点、主阵地在乡镇和村里,只有把身子沉到一线、把目光对准基层,才能把安全问题找得更准、措施制定得更实,从而有针对性地破解一个个难题。
为此,我市按各市级机关部门在编在岗人数不少于1/3的比例抽调人员全脱产参与各地排查整治,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干部担任牵头负责人,指定一名联络员做好对接沟通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抽调人员到岗后,各地组织安全培训,因地制宜对抽调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由1名镇(区、街道)干部带队、村干部配合、3~5名抽调干部参与组成若干排查小组,火速投入到了“大起底”排查“第一线”……
排查中,各镇(区)严格对照“六个有没有”,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对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一律关停;对违法违规从事化工生产、存储的,一律立即关停,立即拆除非法化工生产装置;对不符合安全条件和消防要求的,一律关停;对“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一律关停。
行动中,全市12个镇(区)共发动机关、村组干部4133人,组成462个检查小组,以村(组)为单位,通过“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模式,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5173家,实施关停487家,停产整改324家,限期整改6557家。同时我市梳理分析在排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清单,共梳理出面上共性问题11条、个性具体问题15条、制度建设清单9条、违法违规“小化工”问题清单22条,并根据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了7个问题短板攻坚克难整治方案,明确挂钩市领导进行推进整改。
抓整改,织密城市“安全网”
2020年,丹阳的安全工作除了“大起底”排查隐患之外,还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狠抓问题整改落实。这一年,我市积极行动,紧盯问题隐患整改不放松,主动梳理各级督导交办的相关问题,形成了国务院集中督导、常驻督导、回头看督导以及省市巡查督导320条隐患和问题清单。市专治办对所有隐患和问题及时交办,紧抓问题整改不放松,全年完成整改320条,整改率100%。
在加强国务院、省市督导问题和隐患整改的同时,我市还对各行业各领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来,全市35个行业专项整治组共检查企业15692家,发现一般隐患17968条,已整改一般隐患16974条,安全生产共事前处罚立案409起,处罚金额510.63万元。同时,针对典型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对督导组发现“润阳伟业、助剂化工”重大隐患问题,立即对全市其他保留化工监测点企业停产整顿,邀请省级专家开展全面排查。对丹北电镀园区45家使用危化品的电镀企业开展为期2个月的停产整顿,集中治理;对督导组发现的粉尘涉爆安全隐患突出问题,对全市89家粉尘涉爆企业“逐一过堂”,邀请国家级专家制定整改标准,集中消除静电喷涂、汽配等行业存在的粉尘涉爆隐患;对督导组发现的宏福物流非法加油加气典型问题,在全市50家物流园区开展全面排查。对中小企业消防安全不合规、隐患突出问题,在陵口镇推行智慧消防系统,实现火灾防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督查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这一年,我市还向全市派驻8个安全生产督导组,集中检查督查18个部门和12个镇区,印发工作简报40余期,对200余条的重大(一般)安全隐患发出督办通知,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检查企业和单位600余家……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永无可以懈怠的那一天。回望2020,丹阳在筑牢城市安全屏障上的每一步努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将深刻影响丹阳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一年,我市用“铁面”“铁心”“铁腕”建立起严格严厉的责任体系和安全屏障,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城市有了更深的幸福感、安全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