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年一天天地近了,这年味也越发的浓了。年味是什么?可能是爸妈做的年夜饭,是老人的“唠叨”,是孩子愿望的满足,是门上火红的春联,也有可能是包子铺、豆腐坊里冒出的腾腾热气,蒸腾起了大家对于新年的期盼。
豆腐“磨”出幸福生活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等到了二十五,家家户户就要忙着磨豆腐了。虽然年代在变化,但这些年俗并没有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这不,在珥陵镇珥城村的“大龙祖传豆腐坊”,就有很多老人站在灶台旁,等待豆腐出锅。
“腊八过后一天要磨4000多斤豆子,生意特别忙。”老板薛大龙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过年磨豆腐的记忆就刻在了他的脑海里,磨豆腐的传统也一直持续了三代人。如今,虽然日子越过越好,但村民对于过年磨豆腐的热情依旧没有减少,豆腐作为村民对美满和幸福的念想,无论身处何处,都将一直传承下去。
因为科技的进步,薛大龙家早已经用打浆机代替了石磨,省心还省力,不过对于其他的步骤,他是一步也没有简化。打磨好的豆汁放置在大锅里,用柴火细熬二十多分钟,中间还要不断搅拌均匀,防止潽锅。豆浆煮熟后,立即倒入系有滤布的大缸中,兑好卤水,适量轻点,豆浆凝结成豆花之后,再倒入模板做成的专用模具当中,使用重物进行挤压,等待一段时间后,白白嫩嫩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包子“蒸”出腾腾年味
说到乡下过年,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传统年俗,就是蒸包子。以前呢,是一家人坐在一块和馅儿、包包子,不过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订包子的行列当中,这也带火了我市各大包子铺的生意。
“需要包子的人实在太多了,从早蒸到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3000多个,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开始忙碌,差不多要忙到腊月二十八。”33岁来丹开包子铺的老板冷铭说道。正在等包子出炉的马秀珍奶奶告诉记者,自己赶在这个时间蒸包子,就是图个安稳过年。“蒸包子一直是传统的年俗,象征着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所以我每年都会蒸百来个包子。”虽说现在要买包子到处都有,但对于很多像马奶奶一样上岁数的人来说,蒸包子与其说是为了吃,倒不如说更像是一种过年的仪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