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激情奔跑”积聚争荣光底气

核心提示: 大寒已过,新春正来。曲阿大地上虽仍有寒风冷雨偶尔“光顾”,但诸多项目建设现场始终热气蒸腾。

——2020,我市项目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本报记者 尹媛

大寒已过,新春正来。曲阿大地上虽仍有寒风冷雨偶尔“光顾”,但诸多项目建设现场始终热气蒸腾。

近日,在丹北镇万洋众创城一块土地上,随着开工鞭炮响起,江苏翔鹭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厂房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我们原先厂区的产能已经跟不上发展速度,最近公司又新上了几个项目,急需更大的发展空间。”翔鹭公司总经理张恒告诉记者,作为一家拥有20年发展史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其产品主供宇通客车、金龙客车、东风等知名企业。近年来,企业不断扩大发展,原有规模已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在与万洋众创城接洽后,双方很快签订了合作协议。“新厂房项目占地6.9亩,总投资3500万元,预计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竣工,建成后年纳税额将达500万元到3000万元。”翔鹭新厂房破土,也标志着万洋众创城首个定制厂房正式开工。

万洋众创城项目位于丹北镇产业核心区位、通港公路北侧,聚焦“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产融互动”模式,以汽车零部件、照明器具制造和金属工具、装备制造等行业为主导,旨在打造具有丹阳特色的新型制造业集聚平台。该项目“准点落地”“赶点建设”,是我市坚持项目为王、踏着铿锵鼓点激流勇进的生动缩影,更是“产业强市”战略落地见效的直观成果之一。

不惧“战疫”大考,项目落地“突围”

项目建设是投入的载体、转型的依托、发展的支撑,项目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在“跑起来”的动员令之下,虽有新冠肺炎疫情“缚手缚脚”,但丹阳凭着聪敏上进“想妙招”“辟新局”,围绕产业强市战略开足马力,提振了精气神、跑出了加速度,推动产业项目发力跑、加速跑、持续跑。

2020年3月初,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市开发区招商却逆势而上。仅在两天时间内,该区就通过参加“不见面”式的网上签约,累计签订3个、总投资52亿元的产业类重点项目大单。“我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两手硬、两手赢。”据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5日,菲林格尔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开发区在网上签署了智能家居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12亿元,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0亿元、税收5000万元;3月6日,开发区又一鼓作气、乘胜追击,将江苏美境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客商合资的铝合金材料延伸应用项目、肯帝亚投资的防火防水黑科技新材料项目收入囊中。

“大板块”开发区“带节奏”率先展了风采,丹阳全域的克难奋进也不落后。

6月30日,在“双过半”的关键节点,我市又“晒”出了亮眼成绩单——上午,产业强市“三集中”活动月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全市总投资139.42亿元的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下午,产业强市“三集中”活动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3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近110亿元。

时间依既有步调迈进,我市抢抓机遇不止。12月16日下午,检阅下半年项目招引新成效的产业项目“云见面”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总投资76亿元的27个项目,通过“不见面”方式集中“云签约”。

回望过去一年,我市项目建设好势头持续高昂,全力在争先进位“跑起来”的征途上策马扬鞭,不断掀起产业发展新热潮。

激情提速奔跑,大项目有“突破”

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把坚持产业强市、做大做优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聚力突破重大项目,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热潮。市委的号召,是丹阳加速奔跑的引航明灯,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市基础厚实、特色鲜明,但项目招引乏力、缺乏大项目支撑成为近年来掣肘发展的“短腿”。为了不再让大项目、好项目“擦肩而过”,丹阳人提速奔跑、奋起直追,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不动摇、“项目兴市”的步伐不停歇,形成“一切盯着大项目干、一切围着大项目转”的浓厚氛围,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

“从土地的获取、规划,到报批报建,丹阳的部门和属地政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目前我们正在加大投入力度加紧建设,力争明年医药集采中心能够正式运营。”作为2020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项目现场负责人宗良平说,如此规模和体量的项目,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仅仅只花了6个月,生动诠释了丹阳项目建设的奋勇争先之势。据悉,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基地项目致力于打造集“智能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医药物流、创新孵化、大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医疗产业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新增就业岗位10000人以上,年均税收超6亿元。

此外,投资30亿元的万洋众创城项目和标龙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也按序时顺利开工、有序推进,全市上下紧张快干、大抓项目的激情涌动,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提质效重积淀,向新增长“突进”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极富挑战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艰难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道“加试题”,全市上下形成了“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的共识。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抓实劲,“啃硬骨头、勇挑重担”的敢抓狠劲,“保障更务实、关怀更贴心”的常抓韧劲,我市一路护航产业项目行稳致远,交出了一份有说服力、有竞争力的答卷,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奋力拼搏,跑出了产业强市加速度,在比学赶超中彰显了有力作为。”在年初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王成明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上一年的工作成绩。2020年,我市在项目招引上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累计开展招商活动180余场次,共签约总投资内资亿元(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产业项目62个,项目招引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2个江苏省重大项目——丹阳国药智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基地项目、丹阳上海电气重装基地项目均已开工建设;42个镇江市级重点产业项目超序时完成任务,全部开工建设;166个丹阳市级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81.5%……

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蕴藏的是我市为做好产业文章所下的一系列深功夫——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探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载体、优化营商环境及服务质效……“量”“质”并举的产业项目积淀,正汇聚成“加速奔跑”的源源动能,不断助推丹阳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勇争新荣光。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