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进士朱应奎

核心提示: 位于丹阳东北角的九灵山村之南,有座醒目的古建筑,人称“朱公祠”,门额曰:“明亚中大夫进阶三品江西兵备副使朱公之祠”,右署小字“万历九年正月吉旦”;左署小字“家嗣朱栋隆同閤族等创建”。

卢政

位于丹阳东北角的九灵山村之南,有座醒目的古建筑,人称“朱公祠”,门额曰:“明亚中大夫进阶三品江西兵备副使朱公之祠”,右署小字“万历九年正月吉旦”;左署小字“家嗣朱栋隆同閤族等创建”。每年来这里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但每当问及“朱公是谁?建祠堂的朱栋隆是何许人也?”知之者甚少。其实,这位于“朱公”就是明嘉靖进士朱应奎。建祠堂的朱栋隆是他的儿子。

朱应奎(1504~1580?)字仕征,号平野,丹阳人,占籍北京大兴。其高祖朱具一永乐年间充民匠而迁徙北京大兴,至成化年间改充军匠,隶锦衣卫镇抚司。尽管迁大兴已越五代,可这支朱氏还是以丹阳为乡里,常回来祭祖行礼,创修家谱,修缮宗祠。

朱应奎少时聪颖过人,常有不凡之思。九灵山《朱氏宗谱》里记载着一个他的故事:“公幼与群儿嬉戏,举止异常,妄言不入于耳。时以沙排八卦,搬石为城。长者车过,嚷之曰:‘盖以城避我车也。’对曰:‘从来只有车避城,未闻以城避车也。’维时震耀乡里,为人所敬仰者有之!”这一“以车避城”的故事反映出孩童时的朱应奎就有过人的机智。

在学习上,他也很刻苦。“就名师传授,朝乾夕惕,诵读诗书,日就月将,潜窥奥义。至于暑铄金寒,折胶三更,灯火十载,穷百家诸子,寓目成诵。颇有发愤忘食,羹冷勿顾之风焉。师常语人曰:‘此儿可希大成,贤我远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朱应奎刻苦求学终有回报,他于明嘉靖七年(1528)中举,又于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金榜题名时年已38岁。

中进士后,步入官场,先为吏部文选司观政,授刑部云南司主事一职。刑部,是明代的六部之一,掌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刑部主事是正六品官,他这段时间在云南度过。

约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左右,他从云南调到四川,任刑部四川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此职也是正六品,是同级调动,但有了“承德郎”称号。有关这件事,有出土文物可证实:

1990年6月6日,北京房山石楼乡坨头村民在村西砖窑取土时,掘出两对对封的方石。经鉴定,这是明代人张北川与其妻杨氏合葬墓物件。其一为张北川墓志,另一为其妻杨氏墓志。张北川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初十迁葬于此,又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闰九月初四在北川窀葬杨氏。历经440余年了。其中杨氏墓志高53公分、宽53公分、厚6公分。上镌:

明故张母杨孺人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前通政司右通政翰林院庶吉士上党郭秉聪撰

赐进士第承德郎刑部四川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丹阳朱应奎书丹

赐进士第承德郎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新城崔峨篆盖

由此可见,这是朱应奎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书丹的碑,当时朱应奎任职为:“承德郎刑部四川清吏司署员外郎主事”。说明他从云南调到四川,有了“承德郎”称号。既然张家人请朱应奎书丹,那朱应奎的书法功底一定不薄,在当时有点名气。这墓志也是朱应奎留存至今的为数不多的真迹之一。

在四川,朱应奎的工作卓有成效,官职步步上升,先升四川清吏司员外郎,这是个从五品的官职,比刑部主事高了半级。不久又升四川清吏司郎中一职,这是正五品官。他在四川任了三种官职,时间至少有六年以上。

嘉靖三十一年(1552),朱应奎离开四川回京,那年七月,他以刑部清吏司郎中身份钦差江南,恤刑两浙。途中路过丹阳,回到阔别多年的九灵山,看望乡亲,展祭始祖之墓。看到祠宇倒塌,他心疼不已,会同族人改造一新。看到谱书散佚,他又倡议修谱,聚族人重修,还亲自作了《创修宗谱序》。族人在谱中称赞道:“可谓世德作求,承先启后,公其卓然君子也!”

根据谱载,最早的祠宇不在现在的朱公祠这一位置,而是在东朱与西朱两村之间。后来朱应奎长子朱栋隆回乡重修祠堂时才移至今天的位置。

嘉靖三十二年(1553),朱应奎官场生涯出现了大的变动,调离刑部,改任山东兖州知府。这是个重要的地方官职,正四品级。明洪武十八年(1385),朝廷升兖州为兖州府。故治在今兖州市区,领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闻名中外的曲阜孔庙就在境内。《明史·职官志四》说:“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以教养百姓。每三岁,察属吏之贤否,上下其考,以达于省,上吏部”。

在日本京都大学,收藏有许多中国历代书法家的碑刻拓本,其中就有朱应奎的一件,名为《兖州知府朱应奎谒庙诗(曲阜周公庙)》,作品时间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正月初二。时间上与《万历兖州府志》所载相吻合,可见他的书法造诣很深。

朱应奎在兖州四年,掌一府之政。嘉靖三十六年离任,升任山东布政司“参政”。参政是从三品官,比知府又高半阶了。按《嘉靖山东通志》记载,山东布政司下设左右参政之职,各一人。

后朱应奎离开山东,转任江西岭北道江西按察司副使。这一职务可能是他官场生涯中最后一个高职了,官阶是从三品,有“亚中大夫”封号了。

嘉靖朝从1522年到1566年,共45年,而按《康熙江西通志》载,这期间江西按察副使共有110人任职,可见更迭频繁,平均0.41年就换一个官员。从另一角度说明这一职务难当,事务艰辛。朱应奎在这一职位的时间也不太长,很快就退休致仕了。至于“朱公祠”门额上言“进阶三品”从何而得,没有记载,极有可能是朝廷在退休时褒奖他的政绩而额外加封的。

退休后他寓居京师,题所居曰:“乾坤容吏隐,花鸟伴人间”。可见他隐居养老时,喜欢种花养鸟,生活挺悠闲。

朱应奎殁于何年呢?没有资料可直接查得,谱中也没有记载,但从其长子朱栋隆万历九年(1581)正月回丹阳为他建朱公祠供奉之事来推断,当殁于万历八年(1580)之前,最迟不会超过1580年,其寿最多可达77岁。

《曲阿诗综》录朱应奎《西庄访孙古崖》诗一首,诗云:高阁凌空倚翠微,峰头常见白云飞。有时点易焚香坐,不觉松花落满衣。

这首诗是他回九灵山时访丹阳名士孙育的七峰山庄所作。朱应奎本是进士出身,提笔写诗当是易事。七峰山在九灵山东南,相距仅四公里。

朱应奎夫人是恩荣官王镗之女,诰封夫人,生有四子二女。其中,长子朱栋隆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在脉学与痘疹学上极有造诣。朱栋隆在著作中也自称丹阳人,他曾两次主修《朱氏宗谱》,并在万历九年(1581)回丹阳合族建了朱公祠,光宗耀祖,昭彰后世。朱公祠1999年12月被丹阳市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