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旦平 文/摄
宽阔整洁的村道公路,一幢幢具有本地特色的民居,勾勒出乡村振兴发展的美丽画卷……近年来,我镇长春村通过强党建、亮村貌、兴产业、促增收,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增强发展能力的新路子。
钱袋鼓了
“家门口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6日早上7点半,长春行政村腰沟自然村村民唐梅骑上电动车,前往江苏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上班,“家门口就业有活儿干,一个月工资五六千,挣钱顾家两不误。”唐梅说,她家的几亩地多年前就流转给村里用于规划建设。现在上班之余,她每天早上起来跑跑步,晚上到村里文化广场下下棋、跳跳舞。
唐梅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她说,不用背井离乡辛苦奔波,老人孩子都能照顾。
“长春村户籍人数有2700多,其中有近80%的人像唐梅一样,选择在村里面的企业工作。”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志军告诉记者,这都是在村党委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的长春人奋力拼搏的结果,其中尤以老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唐敖齐为最。
1982年,唐敖齐为改变腰沟村发展滞后的面貌,临危受命,义无反顾地挑起了村民们想改天换地的担子。唐敖齐租用村里拖拉机站的几间红瓦房,拿出自己东凑西借来的准备盖房的仅有的3000元钱,又跟村民们借来卖猪、卖鸡、卖菜的钱,购进几台必用机械,成立了“新桥有机玻璃厂”,这也是腰沟村经济发展的起点。该厂而后更名为“丹阳市装饰灯具厂”,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个当时作坊式的小厂,如今发展成为几十年稳居丹北新桥片区工业榜首的上市企业,并带动周边企业链共同迅速发展。
随后,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民营企业的形势下,长春村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陆志军介绍,长春村现有大小企业50多家,主要以生产汽车内饰件、汽车车用灯具总成、汽车电线束总成等为主,总产值已超百亿元。
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2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40000元。
环境美了
“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一幢幢小洋楼排得整整齐齐,每家每户的小院里种满绿植……走进长春村聂家自然村,迎面而来的是大雨过后的清新和舒畅。一条小河沿着小区蜿蜒而过,小河边的步道被雨水冲刷得格外干净。
一户民居前,几位老人正在悠闲晒着太阳。提及人居环境整治,村里的百姓有说不完的感慨。“我们村四周都种上了树木,一年四季,绿树成荫!”在村头,一位村民看见记者正在拍照,主动上前讲述村里的变化,“村里不仅路修好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生活质量直线上升。”
无独有偶,在顾家自然村7组,村民指着新建的广场兴奋地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想到改造后这么美。原来,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长春村将顾家7组的一处废弃塘沟改造成了花园,通过土方覆盖,修建休闲长廊,精选苗木花草组合等,打造了独具乡土气息的优美景观。
环境整治,一直是长春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小到僻静的羊肠小道,大到行人来来往往的主要街道,近到家门口的边边角角,远到与邻村交界处的犄角旮旯,村里村外的陈年垃圾、生活垃圾都被及时清运,街道和庭院也被清扫得干干净净,打造出了无村际交界线差异的整洁村庄。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长春村还依托发展历史、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确定推进工作目标和重点。“顾家岸自然村是三星级康居示范村,陆家自然村在2017年入选传统村落,聂家自然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长春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结合自身特色,打造乡村旅游景点。”陆志军介绍,长春村魏家自然村、唐家自然村由于村庄布局有特色,二级支沟贯穿村庄中央,河岸两侧绿树成荫,形成一种独有的乡村气息,在整治过程中将突出保留田园风貌,努力打造新的特色亮点村。
生活乐了
“大家一起跳跳舞、唱唱歌,很开心”
晚上6点不到,68岁的顾三妹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了顾家自然村的广场舞队伍里,她每天都要舞上一个多小时。
“只要没事,我基本每天都来这里!”顾三妹在这里,不光能打发时间,更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爱好者,“每天总有二三十个人,大家一起跳跳舞、唱唱歌,很开心。”
陆志军介绍,以前,村里留守的妇女们会扎堆打麻将,唠闲嗑。如今,随着精神文明宣传引导,健康生活理念已深入人心。每天傍晚,在灯火通明的文化活动广场,妇女们排着整齐的队列,跟随着美妙的旋律扭动着腰身,踏出欢快的舞步;孩子们在周边嬉戏;大老爷们有的会跟着音乐跳几步,有的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一片温馨祥和的景象。
乡间的空气是甜的,村民们的生活也是甜的。长春村每年都会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200元慰问金,让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生活在这里,我很满意,这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啊,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今年82岁的顾步忠大爷不时到村里大街小巷转悠,当看到村里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大家都在比着干,他见人就竖大拇指,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让他脸上的皱褶更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