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农田里走出小康路

核心提示: “要说种田,我村的徐金友算是规模最大的,他可是村里的种粮大户!”

刨去各项成本,今年稻麦两季亩均收益400多元,千亩承包地的净收入达40多万元

本报记者 须俊 云莹

“要说种田,我村的徐金友算是规模最大的,他可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严冬时节,在丹阳高新区横塘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胡辉强向记者推介了这位依靠机械化、科技化和规模化粮食种植走上致富小康路的职业农民。

为了解他的“种粮经”,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横塘村百姓庄自然村的徐金友家探访。走进村口,一栋气派的粮食烘干房及机库映入眼帘,早已忙完秋种的老徐正和家人在晾晒自家地里采收的高粱大粟。别看老徐此刻一派悠闲,冬闲之际农田管理的活计他已然胸有成竹。“我承包地里的小麦已全部出苗。你们看,这些嫩绿的麦苗长势多喜人。”徐金友指着村外连片的小麦田块说,“接下来,我将做好因地因苗施肥、促转壮和保温防冻等田间管理工作,防除草害也将在年前完成。”

“今年水稻价格止跌回升、强势恢复,种粮效益咋样?”记者问。徐金友喜笑颜开:“今年的稻谷行情是这几年最好的,对我们种粮人来说是个开心年!”

徐金友今年58岁,现承包种植了1100余亩土地。二十年来,他靠农机作业起家逐步迈向了农业规模化种植。如今,他的金友家庭农场也成为横塘村经营面积最大、以粮食种植为特色的家庭农场。

二十年前,徐金友凭借自家购买的一台联合收割机走南闯北进行农机跨区作业服务,获得了较好收入。但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机化的大发展,农机跨区作业的市场蛋糕已日趋萎缩,徐金友审时度势,决定积极转型发展。此后,他利用自己机械收割的优势,流转承包村民的土地,用滚雪球的办法,从原先的100亩逐步扩大到300亩、500亩……最终,徐金友从一位农机手变身为集农机驾驶与粮食规模化种植于一体的种粮大户。

“今年我种植的1100余亩水稻,除了300亩糯稻外,其余均为南粳5055、3908等优质稻米品种。”徐金友说,种粮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市场。这几年,徐金友从单一追求产量,转向求品质、稳产量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之路。围绕求品质、稳产量,他积极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推广运用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做好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肥水调控、植保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使良种良法相配套,促进了水稻稳产提质。为错开产品销售高峰期,他还租用粮管所的粮库代为储存保管部分粮食,并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抛售抢占先机,获得了较高收益。

“受安徽、江西等糯稻主产区洪涝灾害影响,今年秋收期间糯稻价格看涨,最高每斤卖到1.8元。虽然目前糯稻价格有所回落,但我储藏在粮库内的300多吨糯稻并不急于出手。”徐金友告诉记者,去年,他租用粮库储存的糯稻,后期价格每斤卖到了2元多,仅此带来的差价就让他多赚了数万元。

虽然经营着千亩粮田,但徐金友的农田并没有雇请长期帮工。“这几年,人工成本的持续上升是种植大户颇为头疼的难题,但我农场内只在农忙时节请些季节性临时帮工,平时施肥、打药等基本上是自己驾驶机械操作,便于进行农田精细化管理。”徐金友说,得益于农机装备的不断升级,高端、智能化农机已经进入我市不少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田间地头,粮食全程机械化的推行,让如今种田更加省工省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得规模化农业生产更轻松了。现在,他配备了3台高速插秧机、2台大型拖拉机、8台粮食烘干设备和1台无人植保机。粮食从田间机械收割后不落地,而是直接装运到烘干房内烘干销售……

徐金友边侃自己的“种粮经”,边向记者盘算起今年的种粮收入账。“从我已经销售的800亩优质粳稻来看,今年稻谷价格卖到每斤1.55元左右。虽然受今夏超长梅雨季特殊天气的影响,水稻单产较去年少了一二百斤,但秋粮价格的强势恢复,带来的是种粮农民收入的增加。刨除各项成本,光粳稻这块每亩能获利300多元,再加上上半年的小麦价格也不错,今年稻麦两季亩均收益有400多元,这1100多亩地的净收入共有40多万元哩!”

规模种粮增效益,农田走出小康路。展望未来,徐金友信心满怀。“习总书记提出要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在从上到下十分重视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已经大幅回升了,我们种田人也增添了干劲。新的一年,我要精耕细作,立足现有规模,继续深挖增收潜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和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