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飞云家庭农场水芹加工现场。 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眼下正是水芹大规模上市的时节,珥陵镇珥城村飞云家庭农场在积极种好粮食、搭好丰产架子的同时,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把握本地消费者需求,利用15亩低洼地开展水芹种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5日上午,记者来到该农场一探究竟。
走进飞云家庭农场大院,向南绕过粮食烘干房,便来到了该农场的水芹加工房。只见两条长长的案板横贯整个房间,案板上堆放着当天早晨刚刚收割上来的新鲜水芹。每条案板前都坐着4名女工,她们娴熟地将水芹分拣、清洗、切割、捆扎,忙得不亦乐乎。
坐在房间一角的农场主韦云龙告诉记者,自12月初水芹开始收割以来,飞云家庭农场每天都能加工约1000千克成品销往市场,水芹的批发价格也是随着冬至、元旦等日子的临近而水涨船高。“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炒一盘芹菜,其清爽脆嫩的口感深受男女老少喜爱。别看目前水芹的市场收购价是每千克4元,到冬至或者元旦时每千克可卖到6元甚至8元以上。”韦云龙说,除了节日因素,水芹加工的精细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它的市场价格。
原来,水芹的择菜及加工是一项费时费力的活,加工人员不同的精力和时间消耗赋予了成品不等的附加值。精加工的水芹,被剔除的瑕疵部分要更多一些,仅留下长短、粗细一致的精华部分。“加工精细度越高,水芹的售价越高,也更容易打入商超等高端市场。”韦云龙解释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韦云龙开展水芹种植已有4年,对于这位老农来说,每一年的种植都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从刚开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现在对用水、用肥等环节如数家珍,韦云龙的水芹种植技术得到了稳步提高,飞云家庭农场的水芹年产量更是达到了70多吨。利用低洼地种植水芹,已经成为该家庭农场加快自身种植结构调整,实现更高效益的有效方式。“按照亩产5吨水芹的平均值核算,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种植水芹的亩效益可超过1万元,这是单一的粮食种植所不能实现的。”韦云龙还告诉记者,稳定的水芹种植带来的不仅仅是农场方面的利好,“在冬季农闲时节穿插开展水芹的种植与加工,吸引周边一些赋闲劳工前来工作,为他们增加收入,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不过,受多种条件的制约,飞云家庭农场的水芹种植只能算得上是一种“兼业”,这就导致水芹生产过程较为粗放,无法形成规模化和体系化的产业模式。如何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将是该农场面临的一大难题,但韦云龙对此已成竹在胸。
“一方面,我所种植的水芹总面积不大,人力等资源消耗不多,以后改进加工方式,利用有限的人力多做一些精品蔬菜或净菜,提升菜品附加值,也未尝不可。另一方面,在种植层面上,我将不断从外地引进诸如芹芽等新品种进行尝试,改变本地销售格局,抢占市场高地,从而提升效益。”韦云龙信心满满地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