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所学来帮助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核心提示: 今年6月23日至11月20日,是一段令梁艳终身难忘的日子。

本报记者 李傲辰

今年6月23日至11月20日,是一段令梁艳终身难忘的日子。在这漫长的五个月里,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研员、小伙伴的帮助下,由最初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恐惧担忧慢慢成长为充满自信的基本功竞赛选手,并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捧回了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奖状,时间见证了她的坚持,见证了她的努力,也见证了她的成长。这5个月虽痛苦、煎熬,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收获更多。

还记得六月底的参赛准备阶段,练字、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做高考题、研究高中教材中每单元的文章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可是这段时间恰好是一学期最繁忙的期末考试时间。“虽有参赛的任务压在心头,但作为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师,我始终认为不能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学生的学习和备考,不能辜负每一位学生的期盼和信任。”她只能把教研员给自己留的大量的备赛作业放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里来完成。

“在所有的备赛作业中,练习花体英文和教学设计对我而言是最难的。看着同组另外两位老师漂亮的粉笔字,我心里着实着急。一向不擅长写字的我不敢想象比赛时自己会写成什么模样。”那个时候,没有捷径可走的梁艳只得静下心来,以勤补拙,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力求一次能比一次好。至于教学设计,她感到完全无从下手。此时,教研员建议她多向另外两位老师学习,学习她们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就这样,在一次次的研究和摸索中,她才逐渐有了方向。

就这样,一边忙着辅导学生准备期末考试,一边一遍一遍地练着粉笔字,揣摩着教学设计。暑假来临了,“这是自己这么多年来过得最忙碌的一个暑假。”梁艳回忆起暑假那段时间的充实和繁忙,微笑着说。

至今提起此次竞赛来,梁艳仍不忘感激教研员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她说,多亏了老师们在暑假给自己布置了足够多的备赛作业,否则对于自控力不强的自己来说,此次比赛很难取得这么优异的成绩。

整整两个月,每天坚持至少练习一个小时的粉笔字,这让她看到了自己初具雏形的粉笔字;在做高考题的过程中,她明显地感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记忆模糊的词汇如泉水般涌来,写作文也变得不那么困难了;每天坚持的配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改善了语音语调,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期刊的过程中,她还学到了如何设计不同类型的语篇——人物传记类、故事类、广告类、说明文、议论文,她记录了别人设计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思维导图,思考别人这么设计的目的,每读完一篇文章,习惯性地问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怎样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一次又一次的教学设计和PPT制作也让她渐入佳境……

伴随着开学的到来,她的日子也变得越发忙碌起来。梁艳说:“相比暑期,这段时间对我而言是最为难熬的。每周的任务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令人疲惫倦怠;日常琐碎的事情,令我厌烦;即将到来的比赛,令我压力倍增,常常使我难以入眠。”可是当她静下心来,回首自己参赛的最初目的时,她醒悟到,自己何其有幸,能尽己所能,不负期待。只希望在面对结果时,也唯愿自己能够不悔。

为了让她安心备赛,教研员葛主任贴心地安排她停了课,到教师发展中心专心学习。

在那里,她和其他教师一起学习,彼此监督,一起成长。高考题、粉笔字、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每一项都在两位教研员的安排与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无数支用完的粉笔,做过的数不清的高考试卷,绞尽脑汁的教学设计和制作的课件,数次的腾讯会议和培训……所有这些都使她有了惊喜的成长和满满的收获。

11月18日,比赛的日子终于到来,梁艳沉着冷静地应对着每一项考核,在赛场上她优异的表现为她赢得了优秀的成绩。

此次比赛结束了,可是31岁的梁艳的教学生涯却刚刚开始,“我要和学生分享我的参赛感悟,我将用我所学帮助学生,让他们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当提到此次比赛的收获时,梁艳如此说道。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