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要学会与压力做朋友

核心提示: 丹阳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日前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推出解压的讲座。赵平平表示,人人都有压力,压力回避不了,学生们要善于减压,学会和压力做朋友。

本报讯(记者 唐菀滢 通讯员 尹璐)丹阳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赵平平老师日前走进校园,给学生们推出解压的讲座。赵平平表示,人人都有压力,压力回避不了,学生们要善于减压,学会和压力做朋友。

丹阳市精神病防治院副主任医师丁伟花介绍,压力是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产生的反应,它可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压力如小提琴的弦,没有弦就不会产生美妙的音乐,但是如果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积极影响是适度压力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使学生刻苦奋斗,提高效率;消极影响是有些学生会因为压力受挫而消沉,出现身心不良反应,降低学习效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家庭教育高级讲师耿振美说,有些学生面临着学习、情感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适压力,目的并非是让人不要有压力,而是找到压力的平衡点。常见的压力管理策略,首先是列出压力源,如待完成的报告、待写的文章、待办的事项等。列出压力源后,着手解决压力。把一些不该本人做,或者可以让别人做的事情分派好,或者提出拒绝。那些必须要本人做的事项,就开始着手完成。一般来说,只要开始了,压力感就会减轻。对于可以克服的困难,学生们要摆正心态,鼓足勇气去面对。对于实在无法达成的目标,不要再勉强,让自己活得洒脱一些,则压力随风而逝。

赵平平鼓励学生们要改变对压力源的态度。试着和压力做朋友,把压力下的心跳加速看作是蓄势待发,把呼吸急促看作是为了让大脑得到更多氧气,以此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减轻压力。每个学生都应掌握一些压力调适方法,如倾诉、寻求疏解、转移注意力,或者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干喜欢做的事情。虽然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压力,让一切尽在掌握中,这种感觉本身就能很好地缓解压力。专家介绍,许多引起压力的事件是难以预料的,但对那些事先能预料到的情况可以及早采取缓解措施,制定合理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过高的期望是造成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尽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免带来更大的挫败感。

学生正处于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在这样一个后疫情时代,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的压力都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害怕有压力,因为适当的压力是促进我们前进的动力。同学们要注重锻炼自我减压的能力,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当心理压力太大难以自我调适的时候,尤其是出现严重的失眠、烦躁、自责甚至悲观厌世等表现时,应主动寻求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