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云莹 尹媛
23日晚,冷空气带来的低温雨水如约而至。当多数人都被这份寒意逼得早早进了温暖被窝时,章双喜和王菊仙夫妇却裹上了厚实的棉衣端坐桌前,翻找资料、致电核实、执笔记录……忙碌两个多小时后,夫妻俩仔细归整好“战果”,心满意足地收拾了回房安眠。
“23号晚上做的是比对复查,有的是身份证号码有误再核准,有的是补足户口在此、居住外地人员的住址。我俩加起来需要比对的人数总共不过9人,但由于联系过程繁琐困难,着实费了一番功夫。”章双喜说,过去的这五十多天时间里,晚上两人对坐伏案忙碌已成常态。
女儿“召唤”,爸妈“老”带“新”齐上阵
王菊仙今年60岁,自钢铁厂退休后便一直乐得“宅家”清心静修。而比她长两岁的章双喜退休刚两年,日常除了在厨房掌勺外,最喜欢的就是出门去公园遛个弯以及偶尔和老同学小聚一下。“菊仙吃素,所以平时家里我也都是做些素菜,偶尔嘴馋或者老同学、朋友召唤了,就出去‘改善下伙食’,然后聊聊天打打牌,其他也没啥要管要忙的。”章双喜说,夫妻俩退休后的日子一直过得清闲平淡,直到两个多月前,女儿的“召唤”打破了这份平静,只不过他们还算“乐在其中”。
“女儿在高新区人普办工作,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出来前,她就忙着张罗各项准备工作,想着招揽耐心负责的普查员、筹划好一些细节等等。有一天,我就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说‘爸爸你以前就做过普查员,现在退休了在家也没什么事做,不如这次也来当普查员吧’。”听着手机里女儿有些兴奋的声音,章双喜却有点儿犹豫了——现在每天清清闲闲很轻松,真的要揽事让自己忙起来吗?似乎感觉到了父亲的犹豫,手机那头又传来一句:“老爸,你就不能支持下女儿的工作吗?”
章双喜应下了女儿的“邀请”,心里有些底气,又忍不住涌上些担心。“上次做普查员是1990年,这就算我有点儿基础有点儿经验了;可是毕竟过去三十年了,形势变化得太快,我也怕自己跟不上节奏、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为了不负女儿嘱托,章双喜积极参与培训、主动摸索学习,慢慢积累了信心。所以,当女儿“希望支持工作的电话”打给王菊仙时,章双喜已经“变了角色”成了“好助攻”。“女儿跟我说,现在符合要求的普查员比较难找,老妈你也支持下我工作吧,让爸爸这位‘老普查员’带着你,保证没问题。”看着身旁听见女儿声音一边笑着一边点头的章双喜,王菊仙一点儿也没犹豫。
最终,“老普查员”章双喜“荣任”普查指导员,带着“新普查员”王菊仙和另一名伙伴正式上岗。
“点名”启幕,“十年之约”满是“新意”
章双喜夫妇认领的普查任务,是他们所住的荣城国际小区9栋的两个单元。“33层楼,她跑一单元,我跑二单元,每人124户,总共248户。”明确了任务后,两人开始琢磨工作细则。“9月份我们参加了培训,也都领了‘普查员手册’,认认真真学习后就想着怎么结合本小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普查。”对照上级要求,章双喜和王菊仙从10月1日正式“上门摸底”。
只是,刚刚“开了头”,章双喜就忍不住感叹——“这也太不一样了!”
“三十年前,我需要自己手绘地图,小弄堂、小街、各家各户都要自己画出图来,然后一一标注、写上姓名等;现在我们住的都是标准住宅楼,单元、门户清清楚楚,不怕遗漏。以前,直接在村里、大队领了相关资料,然后去派出所核准比对;现在,必须得先行摸底,实在有困难才能请派出所协调帮助。以前,就一张普查表,手动填写就行;现在,完全是数字化操作,用手机填写信息上报,后续还有比对核查等程序,复杂多了。”章双喜说,比较两次普查经历,从前是简单粗糙,如今是复杂精细,而自己作为“老普查员”,从前的经验可取之处实在太少,大抵只有“认真细致负责的精神”是能继承发扬的。
作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最新的一环,APP的熟练使用无疑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你看,APP里总共有四个阶段,摸底调查、正式登记、长表登记以及比对复查。目前摸底调查、正式登记都已经结束了,长表登记和比对复查正在进行中,而事实上比对复查基本是贯穿全程的。”章双喜打开APP,流畅熟练地向记者演示其中的各项功能,王菊仙在一旁看着,不时补充两句。“我这智能手机还是特意为了这次人口普查新买的,其他功能用得还不是太溜,但这APP可熟悉了,所以完全跟得上普查要求的进度、没拉后腿。”说这话时王菊仙不小心误拨出了一个电话,急忙有些不好意思地挂断。
门难敲开,“预约”“掐点”“看灯”齐“上阵”
早上7点出门,坐电梯到33楼,然后一层层楼往下走,敲门入户;11点回家做饭、吃饭,稍作休整;下午2点出门上33楼,再一层层往下;晚上6点再重复一轮。最初的5天,章双喜和王菊仙每天重复枯燥的“下楼”“敲门”,但结果并不如预想的顺利,且超乎预估的累人。“我有一次特意起了大早出门,到9点钟回家吃了个早饭,然后立马又出门继续,结果到11点又饿得不行了,可想而知体力消耗还是有些大的。”王菊仙一开始和章双喜都是“单兵作战”,想着提高效率依照各自的任务迅速入户,却遇到了一些尴尬情形。“双喜去敲门,如果家里就女性单独在家,一般就不太会开门。我去敲门,那时候天气热,遇上穿得清凉的男性单独在家,我又不太方便直接进门。”
最首轮的摸底排查结束后,章双喜和王菊仙决定“合作”。
“其实第一轮入户登记完底册后,最容易敲开门的住户也基本跑完了,剩下的必须得动些脑筋了。”夫妻俩商议后,决定因人制宜、分类施策。“有些电话联系顺利的,就跟人家预约时间,趁对方方便的时候上门;有些邻居熟悉情况的,就打听清楚住户日常在家的时间段,然后掐着点上门;还有些实在摸不清状况的,我们就在晚上到对面楼栋看灯光,一看家里亮着灯的,就赶紧跑回来上楼敲门。”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章双喜和王菊仙的敲门入户任务也完成了绝大多数,而剩余为数不多的,二人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住户我联系上了,要么说自己不方便要么就指责我打探她隐私,还有些则是嘴上应了‘下次告诉你’就没下文,更有甚者就干脆不接。我有时候心里也委屈,但只能耐着性子跟人家解释普查的重要性,希望对方能配合。”
半个多月前,为了复核两人普查下来的60户“空户”是否准确,章双喜和王菊仙在供电部门及物业的配合下查询了电表。“每个楼层开电表箱,通过国家电网授权的专门用于人口普查的手机应用,核查住户家的用电量,通过红、黄、绿三个颜色确认为空户、间歇性用电户或每天用电户。”章双喜说,当天的核查花了3个多小时,而回家探望的女儿一直全程陪着。
职责在肩,认真“善始”亦要用心“善终”
“在最新一轮的比对复查结束后,现在已经进入长表登记阶段了,这就主要是我的工作了。”章双喜告诉记者,作为普查指导员,登记长表需由他完成。“按照我和菊仙及另一个普查员普查出的实际户数,上面会抽10%登记长表,所以我现在需要登记长表的户数为27户。”章双喜直言,长表需要登记的信息比之前的短表详细复杂许多,因而再入户的工作更加难做。“平均下来一户要填20个左右的项目,不仅纸质要填写,手机端也要填写,还需要住户手动签名核准。这个入户时间比较长,我一般会先和人家电话沟通好,再上门操作。”
虽然当前填长表已主要是章双喜的“分内事”,但一起同战线奋战了数十天的王菊仙并未“袖手旁观”,而是和之前一样两人同桌对坐配合忙碌。
“他是指导员,业务比我们更熟,操作也更流畅,我也就打打下手帮帮忙。”“她字写得比我漂亮,纸质表多是她帮我填,更端正好看。”说起对方做普查工作的优点,章双喜和王菊仙都不吝言辞。而谈起做普查员的不易委屈,两人也是异口同声:“遇到的绝大多数住户都是很配合,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因为戒备心强或担忧过多而不太配合。可对于我们而言,无论对方态度如何,想办法把普查工作做好都是必须的。”
章双喜说,既然当初答应女儿成为了一名普查员,那么自己便担起了这份责任。“做了普查员,那就不仅仅是认真信守对女儿的承诺了,我还是‘大国点名’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所以不管有何委屈困难,我想的只有一定要用心做好做到位。”一旁频频点头赞同的王菊仙附和道:“不管对方配合程度如何,我们笑脸相迎、耐心工作总是没错的,无论如何都得把该履行的职责做好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