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11月23日,湖北宜昌一名老人独自冒雨用现金缴纳医保被拒,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在手机上支付”,老人听到后,满脸愁容。24日,宜昌市医保局回应称,事发地点在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村、社区一级有代收代缴医保的职责,该社区工作人员对政策掌握不到位。秭归县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上门为老人办理了居民医保,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在该事件中,不少人将问题根源归结为“工作人员办事不够灵活”。实际上,这样的事件并非特例,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类手机App的广泛应用,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
“智能手机让生活越来越便捷,但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却是他们与社会的脱节。”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当时,不管去商超还是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都得出示健康码。有一次,在万善公园门口,我就看到一位老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被拦在了公园外。”刘先生说,“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机,没法申请健康码。”刘先生表示,工作人员又让老人出示身份证进行登记,但老人当时并没有携带,最终,老人没能进入公园。
经常逛超市的市民都知道,超市会不定时地推出特惠商品,但可以购买的前提是注册成为超市会员。“遇上促销活动,会员价与非会员价其实相差不少。对于精打细算的老年人来说,差价会让他们更加介意。”市民赵女士说,她就曾在超市看到一位老人和收银员因小票价格与商品标价不一致发生争执,收银员表示,因为老人不是会员,所以无法享受会员优惠价。老人想在现场办会员,却因为没有智能手机而只能作罢。随后,收银员让老人询问子女是否为超市会员,如果子女是会员,报上手机号就行。“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是一位失独老人,那又该如何享受这一优惠呢?”赵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如今,人们不管是办事还是消费都越发依赖智能手机。一些手机App为了引流不时推出优惠活动,让人们在消费时能享受到各种优惠。相较之下,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则与这些优惠“无缘”。此外,生活中办理一些业务时,在智能手机上操作不仅省去了“跑腿”的麻烦,而且办理流程更为便捷,但一些老年人却不得不“东奔西走”。
对此,有市民指出,技术不应成为便民意识淡漠的“挡箭牌”,新技术运用应提供更多选择,而不能简单做“减法”。网络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强推广无可厚非。不过,在这些技术运用中,要充分考虑各群体接受习惯和实际困难,特别是对那些缺少技术条件或者技能的人群,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应成为新技术运用的基本理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少受访者表示,面对老龄化时代,办事机构、窗口单位、服务人员以及商家都应多些换位思考,利用好数字技术,真正让老年人群体感受到服务的温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