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区垃圾分类需再“向前一步”

核心提示: 市融媒体中心《丹阳人向前一步》栏目邀请云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媒体评论员以及来自丹金人家小区的居民代表,以“垃圾分类你准备好了吗?”为主题

11月份,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分类投放制度在云阳街道17个小区试点,《丹阳人向前一步》栏目邀请云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社区志愿者、媒体评论员以及居民代表围绕“垃圾分类”展开交流——

图为新一期《丹阳人向前一步》围绕“垃圾分类”进行现场交流讨论。

图为丹金人家小区内设置的“清洁小屋”。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今年8月份,《丹阳市2020—2022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我市228个住宅小区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即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分类投放制度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基本建立。11月份,生活垃圾“三定一督”分类投放制度在云阳街道9个社区17个小区开展试点。11月7日,随着单元楼前的垃圾桶被撤走,“清洁小屋”投入运营,作为试点之一的丹金人家小区,居民迎来了生活新变化。

“撤桶建屋”,居民生活迎来新变化

“起初确实有些不习惯,拎着一袋垃圾下了楼,却看不见垃圾桶。再一想,现在扔垃圾得去‘清洁小屋’了。”丹金人家小区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撤桶建屋”后,这一有着8栋住宅楼、563户居民的小区有了新变化。

走进丹金人家小区,除了小区西南角的“清洁小屋”与小区西北角的一处“垃圾分类收集亭”,小区内一个单独设置的垃圾桶也没有。“现在是冬季,‘撤桶建屋’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视觉上,让人觉得小区更美观了。若是到了夏季,想必以往由垃圾桶带来的臭味与蚊虫也会随之不见,小区的卫生环境会更好。”一位居民如是说。

不过,处于过渡期,部分居民仍有些不适应。一方面,按照规定,300至500户居民只能建一间“清洁小屋”,一些所住楼栋与“清洁小屋”距离较远的居民原本下楼就能扔垃圾,现在得走上一段路才行;另一方面,距离“清洁小屋”较近的居民不得不面对垃圾清运车清晨与午后两个时间点来此拖运垃圾而产生的噪音影响。个别居民仍将垃圾扔在早已没有垃圾桶的单元楼前空地,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小区保洁员的负担。

智能“清洁小屋”助力小区垃圾分类

不适应、不习惯都是暂时的,面对“垃圾分类”,绝大多数居民都表示了支持。“这是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毕竟,这样的变化是在提升我们居民自己的生活品质与居住环境。”不少居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毕竟,“清洁小屋”并非“垃圾桶集中摆放处”,而是一套智能设备。

位于小区西南角的这间“清洁小屋”将居民生活垃圾大致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它垃圾三类。除了垃圾投放处,“清洁小屋”还配有洗手间、积分兑换设备以及放置分类垃圾的“垃圾分类集中收集点”。此外,“清洁小屋”东南角还有一处装修垃圾临时堆放点。

“每天上午6时到9时、晚上6时到9时这两个时间段是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蒋飞翔是云阳街道众赢志愿者服务站的负责人,他认为,这样的时间段不仅容易记住,而且也较为合理,“有的人选择在早上上班前去扔垃圾,有的人选择在晚饭后散步时顺带着扔垃圾。”

同时,蒋飞翔表示,在“清洁小屋”垃圾投放时间,有专业的督导员现场帮助居民分类后投放垃圾,“接下来,我们会向每户居民发放积分卡,居民通过刷卡、手机注册的渠道将垃圾分类后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称重系统对垃圾称重后,居民可获得相应积分,能兑换一些生活用品。”

“全民参与”成垃圾分类成功之钥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是眼下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障碍。”一位社区志愿者代表说,“部分居民仍主观上认为‘垃圾分类’和自己无关,即便将垃圾拿到‘清洁小屋’,但分类工作却是由督导员去做。不过,也有一些居民已经尝试着在家中便将垃圾进行分类。”这位社区志愿者表示,垃圾分类倡导在源头进行,这依靠的是广大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通过入户宣导提高居民这方面的意识是社区志愿者们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于垃圾分类意识这方面,我们决定推行‘21天习惯养成计划’,通过21天时间,让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云阳街道办副主任尹金平说,“为了达到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目的,街道办成立了领导小组进行协调,同时也要求社区建立协调机制。”尹金平表示,为了动员更多的资源参与到“三定一督”达标小区建设,社区发动开发商、物业、业主等多方力量,通过众筹的方法解决垃圾分类设备建设、运营等资金保障问题,激励多方组织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这么做,也是要让更多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因为‘全民参与’正是垃圾分类走向成功的关键一环。”尹金平说。

 

责任编辑: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