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原因

核心提示: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其不幸的原因。

折柳小学 钱金花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其不幸的原因。陈杰,习惯极差,在全校都有几分知名度,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学历不高,也很少回家,孩子托付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情感缺失却又享受着爷爷奶奶的过度溺爱。如何使这样的留守儿童能得到有质量的教育呢?这是摆在我们农村教师面前义不容辞的责任。

明辨是非——做“正气”的人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给予我启发,我给陈杰写了张便笺:

陈杰,听说今天你在竹林里方便了一下,是吗?试想,如果小朋友们都这样,竹林里还会那么美,你还会这样喜欢到那里去玩吗?但老师知道,如果来得及的话你一定会到厕所去解决的。这件事,让你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打了个折扣,喜欢你的人少了,笑话你的人多了,这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结果。

当我把便条递给他之后,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表情开始变得严肃,看来说到他的痛处了。第二天,当我问起这件事时,他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又抓住他后悔的时机,和他分析:“在竹林里小便、在课堂上讲话的行为确实都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但也都带来了不好

的结果,伤害了别人,更损害了自己的名誉。该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老师和同学都注意你并喜欢你呢?”这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师生共同商量着为孩子找出正确的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努力成为正直诚实的人,当孩子置身于出于爱的严格要求下,感受到了这份真诚的师爱和满满的期待,孩子脸上的阳光变多了,师生之间心理相融,彼此悦纳,奠定了改变一个孩子德行的良好基础。

规范行为——行“正确”的事

陈杰散漫拖拉的毛病早就积习成疾。一次自习,我让全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陈杰边玩边做,时间流逝,同学们陆续交作业了,他才做了几题。等到作业全部上交,他这时才着急了,追着我说:“把作业本还给我,我把作业补好给你。”我看着他,问:“这个‘半小时’不够你把作业全部完成吗?想一想,这半小时里你都做了什么?”不待他解释就转身离去,在规劝无效的情况下,“强硬”的教育手段更有助于养成他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的时间意识,放学后,他留下完成了拖欠的作业。

“每天晚上做完家作后打电话给老师,向老师汇报。”课堂的学习延续到课外、延伸到家庭。面对老师的要求,孩子的表情一开始是不太乐意,我就每天先打个电话过去,询问他的情况,从学习到生活,从心情到疑难,我们的谈话越来越融洽,孩子说完,他妈妈偶尔在家也会聊上一会儿。一周之后,孩子每天会主动打电话过来。学生态度端正了,家作质量逐渐提高,成绩也在回升。我们师生对视的眼神中有着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秘密。

激励进取——立“前进”的志

为了纠正陈杰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坚持每天记录他平时大大小小的不良表现和优秀表现,从第一个月平均每天3条错误记载,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表现,如按时完成作业、小测试成绩提高、主动捡垃圾……这样常态化的沟通交流让我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动向,也让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进步的足迹和老师对他坚持的信心和期待,促使孩子每天都有了前进的动力和行动。

一次班委改选,我郑重地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小学最后这一年的学习非常重要,需要选出四位数学小组长,不管成绩好坏,只要有责任心就行,谁愿意?”有同学举手,有同学自主推荐,我话题一转:“这些举手的同学以前也都做过组长或别的班委了吧!”大家都点点头,“这最后一年,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那些从没做过的同学来做呢?”这时,学生的眼神开始投向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我也满怀期待,看向陈杰等四位同学。他们有的低着头,好似这一切都和他们没有关系;有的一脸向往,怯怯的眼神让人心疼……我故作随意地一一点了他们的名字,问:“你们愿意做组长吗?”他们站起来,惊讶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作声,“你们愿意帮老师收本子吗?帮我这个忙,哪怕半个学期也行,好不好?”我的语气更加恳切,旁边的孩子也开始劝他们,孩子的眼神渐渐散发出惊喜的光芒,“我愿意!”“愿意!”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像一束光打开了师生沟通的心门,照亮了自卑灵魂的一隅,尤其是这长期处于弱势状态的几个孩子,掌声下发红的脸蛋、激动的表情、孺慕的眼神让我也不由得眼圈发红。

现在,这些学生都已经逐渐长大,他们偶尔还会回母校看望我,回忆老师在办公室里手拉着手细心剪去一个个长长的手指甲,想起被老师留在教室读反思的时光……孩子的成长和改变是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点点滴滴的积累过程。教育者要舍得付出,除了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之外,更要多一份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智慧。从萌芽到生叶,从开花到结果,从没有知识变为有知识,从野蛮变为文明,这里藏有极大的快乐,正是这份快乐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