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来
陵口“东王”本叫“东旺”
丹阳市区域内的农村有四个谐音相同的“东王村”,它们分别是原司徒乡的东王村、行宫乡的东皇村、陵口乡的东王村、折柳乡的东黄村。其中陵口乡的东王村约在公元1383年由王处平及其次子王铨始建,当初起的村名叫“东旺村”。这在该村1826年、1877年、1909年、1942年四次续修合辑成6卷的旧村谱《王氏族谱》里有明确记载。如有一篇《旧谱序》是王处平胞弟王处公后裔王樵(朝廷命官,时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写的,文中记载:“东旺一支则与我祖友寰公(王处公号名)为同父伯仲,自洪武年间移居云阳,族繁有徒,士者习于士,农者习于农,皆能卓然自立。”
另一篇《谱序》中也写道:“云阳东旺则处平公迁居之地,向有谱牒,以备参考。”尤其是1826年和1877年的两篇《云阳王氏续修宗谱序》均记载:“惟处平之子铨,由塔山徙居云阳东门外青阳铺之东旺一支,皆千九公(处平排行九)之裔也。”这段话里的“东门外青阳铺”是指京杭大运河上的一个渡口,距离云阳城东约5公里处。旧时京杭大运河丹阳段通航后,河面上很少有桥,人们在重要地段用木船摆渡。东旺村座落在运河北岸约800米处,河的对岸是原横塘乡的大钱甲村。
陵口镇东旺自然村除了在《族谱》里有十几处明确的记载外,1979年原县委为消除“文革”中的红色印记,恢复并规范全县农村的历史村名,将原陵口公社东方红大队(即东王大队)更名为东旺大队,保留司徒公社的东王大队,此事由原大队书记马毛头(已故)在大队部生产队长会上传达宣布。那时我在陵口镇上工作,下班回到村上听到村民们三五成群议论纷纷,说是司徒东王村上头有人袒护,将我们大队的村名改了,大家心里头都怀有愤懑的情绪。最近我找到时任大队会计的樊明祥(现为陵口镇法律服务所主任)核实这一问题,他毫不含糊的证实确有此事,个别健在的老生产队长也有这方面的记忆。
三地“东王”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村有按姓氏定村名的传统。王处平本就姓王,在起村名时为什么要舍简取繁,在王字左边加一个日字,这里面究竟隐含着怎样的历史信息?我在反复揣摩《族谱》里各类记载的同时,还通过市档案局查阅了司徒东王村的《王氏宗谱》和行宫东皇村《王氏族谱》的相关内容,从而理清了三个“东王村”的由来及相互关系,并释解了王处平当时所起“东旺村”村名的历史原因及初衷。
根据我市现在多种版本的王氏宗(族)谱记载,目前全市57000多王姓人口中,绝大多数源自金坛西塔山(今金坛市西旸镇)始迁之祖王彦融第八代62个“处”字辈的后裔。这其中的王处平,字不陂,号友松,排行第九,又称千九公。育有二子,次王铨,字君选,号用齐。在元末明初时期,因兵燹战乱,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的情势下,62个堂兄弟星散四方。据统计,迁徙来到云阳安身落户的就有15人。而在战乱之前,有位排行第四十二的王处弘,字不隘,号后川,因天资聪颖,博学多才,心胸开阔。他不愿固守在老家,欲到外面的世界寻求人生大道理,就毅然出门游学。当他游学到云阳城西边的白鹤山处(今司徒镇王甲村附近)看到练湖上的水明亮如镜,在微风吹拂下荡起层层涟漪,眺望远处那飘摆的垂柳像少女披散的秀发……这诗画般的风景,让青春年少的王处弘心旷神怡。于是他就选择在不远处的荻塘村作为终身立命之地,然后结婚生子,还将荻塘村改名为东王村。
据悉,王处弘祖上曾是官宦之家,取“东王”二字作村名,肯定是经过一番斟酌的。“王”原本就是最高统治者拥有权力的象征,在王字前加个东字,显得更有深层次的含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东为先;日出东方霞光万丈;东是宾主西为客,所谓“东道主”乃其义也。故王处弘改的村名,既切合当地特有的地貌环境,也彰显出了他博学多才的智慧。然,此时老家众多堂兄弟因国难而背井离乡,有一部分就迁徙来到云阳各地乡村,这帮人中就有王处平一家人。
王处平的父亲叫王常,育有四子,处平为次子。王常唯一的胞弟叫王币,就是王处弘的父亲,处弘是王币的第八子,照此推算,处平要比处弘大十几岁。当处平一家找到处弘之后,作为堂长兄不可能委身于处弘身旁,也不想靠的很近。俗话说“在是冤家离是亲”,所以处平就寻访到云阳城东门外约6公里处的运河北岸一片荒草地,一家人齐心协力,勤耕劳作,砌屋盖房,繁衍生息。经过一番艰苦打拼,开辟了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成为陵口区域内东旺自然村的始建之祖。
东旺村名既与处弘的村名不重叠,但谐音相同,不失兄弟情谊。处平不仅年长处弘,村庄又座落在云阳城的东边。在“王”字的左边加上个日字,寓意着会更加日臻兴旺。据《族谱》记载,若干年后,从东旺村派衍出去另起炉灶形成村庄的有今陵口镇的大王庄村;属云阳街道办的前杨村(原名杨家涵)、道士庄(今进士庄)、田鸡庄(已拆)。还有属于今延陵镇的香草村、黄连岗村(又名王令冈)、东皇村。这三个村按香草村《王氏族谱》记载,是由王铨的三个儿子:长笃学、次笃敬、三笃志分别驻守。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王铨的这三个儿子与陵口东旺村《族谱》上记载的不一致。东旺谱记载王铨作为始建祖只生一子,名王贤,字克明,号峻轩,生于洪武甲子(1384年)三月十四日,殁于正统癸酉(1453年)四月二十日。至1942年东旺村共传承了二十代,最后一代为“丰”字辈,非常系统。对于这两份族谱上的记载,我认为不矛盾,因为在600多年前一个男人娶两个以上老婆不为奇怪。可以说,原行宫乡的东皇村,实际上是陵口东旺村基因上的延续。从大的概念上来说,三个“东王村”实质上是一个家族内的亲属关系,只是名称不同而已。陵口东旺村不仅派衍出了十多个分支,现在的总户数也远超司徒东王村。看来王处平在600多年前起村名时,在王字左边加了个日字,还真得以灵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