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旅游淡季会更淡吗?

核心提示: 在今年非比寻常的“双节”期间,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的内循环效果明显,旅游行业在复苏过程中煎熬、反思与变革。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国庆)双节黄金周已过去20天,传统旅游淡季如期而至。今年的淡季会更淡吗?煎熬中复苏的旅游业不免令人担忧。上周末,距离丹阳不到50公里的常州某主题公园里人潮涌动,停车场挤满了来自周边及本地的自驾车辆,玩一个过山车要等半个小时左右。纵使是淡季,周末旅游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

在今年非比寻常的“双节”期间,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的内循环效果明显,旅游行业在复苏过程中煎熬、反思与变革。

短途游潜力十足

几天前,记者坐车抵达距离丹阳50公里的一个主题公园,一些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已在游乐项目边等候体验,几位精心打扮的年轻游客举起手机在摆拍,经过滤镜处理的照片和视频被很快传至网上,等待朋友圈的点赞和关注。

而在双节黄金周前夕,周边一些城市的度假酒店的入住率和房价同步上升。而往年同期,出境游长短线会抢先进入出游高峰,周边游的高潮往往出现在长假中后段,今年周边游的高峰提前了。

出境游尚未恢复,舒适且相对安全的短途游、周边游,成为了花费相当的出境短线游(如东南亚游)的替代品。数据显示,今年黄金周的短途游、周边游火爆。丹阳一家旅企负责人透露,本地生活化的度假方式正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高品质的短途、周边甚至本地的旅游体验,不乏买单者。

旅企作用不止是组个团

现实是,疫情正在倒逼旅游业加速创新供给,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的还有旅行社。出境游尚未恢复,国内游和省内游几乎成为旅行社仅有的“主阵地”。然而,没有语言障碍、资讯发达、市场价格近乎透明的国内游、省内游,本就以自由行为主,旅行社施展拳脚的空间十分有限。

有旅游专家甚至预判,今年是旅游行业的分水岭。那些仍然保持固有的产品模式(团队旅游)和商业模式(通过信息不对称赚钱)已跟不上80、90、00后主流消费市场的消费习惯(自助游、自由行、网络化、社群化),被主流消费市场抛弃只是时间问题。

疫情冲击下,虽然网络舆论充斥着“旅企休克”的哀嚎,但也有旅游专家始终认为,旅行社能做的不止组团。旅游中所有的服务需要交付、需要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对接。而这恰是旅行社无可取代的价值所在。“未来游客可能不再需要旅行社订机票和酒店,但抵达目的地之后,他们希望游玩体验更有含金量,更能满足精神需求。”这位专家认为,这才是旅行社转型的发力点,为国内境外人士的出游提供服务,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研学游产品,在商务会奖垂直领域发力,有望带来新的增量。

“熬下去”成关键词

“熬过今年,就能活下去。”2020年国庆中秋黄金周出游数据一出,我市不少旅游专家这样判断。国内有专家预计,全年旅游经济呈“U”形恢复和振兴发展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疫情给旅游业造成的长远冲击仍在。我市一名资深导游透露,过去这9个月,“熬”不住的导游同行大有人在。她身边不少同事或已转岗,或已转行。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有81%的导游无业务,11%的导游开始网上兼职,8%的导游已转行或计划转行,70.2%的人预计今年收入降幅将超50%。导游人才在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