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心理健康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核心提示: 如何维系家庭和谐关系,减少冲突的发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员耿振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本报记者 高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的差距和成长环境的差异,本该其乐融融的家庭,时常会产生冲突与对立。如何维系家庭和谐关系,减少冲突的发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训员耿振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于认识“老”——人老心不能老

耿振美告诉记者,根据心理学研究,真正的老,其中25%来自于身体的老,即身体机能的衰退,75%则来自于不良的心理暗示带来的心理衰竭,“都说人老心不老,所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老年人也可以不‘老’。”

耿振美强调,老龄阶段,是社会依据身体、年龄对部分群体所做出的界定,但并不意味着进入老龄阶段,人就没有了功能,“身体机能可能确实有所下降,可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即使步入老年,心理始终是在发展的,存在变化的可能,因而要抱着积极的心态看待变老。身体与心理互通,良好的心理状态也在影响着身体的变化发展。”耿振美表示,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在努力进取,“百岁老人开工作室、80多岁的老教师每周准时上网课,他们不服老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耿振美建议,作为老年人,首先要注意养身、保健,通过适度运动,保证身体的良好状态;其次,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加入学习的团队,“社区、老年大学,现在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平台有很多,老年人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可以让老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在新的群体里,同龄人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有更多的理解,缓解孤单与不安。”耿振美表示,参与群体活动,老年人还可以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在另一个环境中实现新的价值,提升幸福感。

“老年人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耿振美告诉记者,到她这儿来咨询心理问题的人中,最大的是一对老年夫妻,一位73岁,一位75岁,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扰,于是主动咨询,寻求解决途径,这种方式十分值得提倡。

关于与“老”相处——尊重、关爱与交流

耿振美告诉记者,尊重、关爱与交流,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相处的关键词。她表示,很多年轻人关注老人的生活,关注老人的身体,却忽略了老人的精神赡养,“老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人际交往的对象群体发生变化,感到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有减少的可能性,自身价值感下降。”

采访中,耿振美分享了她曾经遇到的调解案例,“一对老年夫妻与自己的儿子、儿媳共处一室,老年夫妻沉迷保健品、按摩椅之类的产品,不仅难以顾家,还为此花费了不少钱财。此外,老年人还乐于收集各类无用的物品,比如外卖的打包盒,因此,儿子、儿媳与他们产生了不少矛盾。”

面对这样的情况,耿振美表示,作为年轻人,一定要与老年人耐心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选择温和的处理方式,“不少老年人去参加产品体验,甚至愿意花钱买,很多时候是因为推销人员的热情,这样的热情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尊重与关爱。”

她表示,当今社会以小型家庭为主,一般都是三口之家或者五口之家,年轻人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容易忽视老年人;加上一些年轻人与老年人共处一室,看似陪伴,实则却在玩手机或做些其他的事,缺少与老年人的沟通,这样的陪伴并不能真正消除老年人的孤独感。

耿振美告诉记者,孤独感会带来很多问题,老人无所事事,会产生焦虑情绪、抑郁倾向,甚至引发老年痴呆以及其他身体疾病,年轻人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和支持。耿振美提醒:“对待老年人,年轻人要学会倾听,耐心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疏导不良的情绪,不要一味地让他们休息,这些话语实则变相暗示——你们已经老了。”

关于两代人育儿分歧——承担各自职责减少冲突

育儿是一个家庭的大事,由于观念的不同,年轻父母和长辈之间或多或少都会产生矛盾。耿振美说,一般而言,年轻父母更倾向于依照科学标准进行精准育儿,而老年人则更相信经验育儿;同时,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下,年轻父母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给予孩子更多的压力,但是老年人因为漫长的人生阅历,看透了很多,因而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与快乐,甚至可能会溺爱、娇纵孩子。

对于育儿分歧,耿振美建议,教育的责任还是应该由孩子的父母承担,“教育孩子,本身就是父母的事,并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事,隔代教育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她提出,老年人可以做好家庭的后勤保障工作,辅助、支持年轻父母教育孩子,“育儿的责任应由年轻人承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法代替父母的角色,孩子的教育也离不开父母。”耿振美表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当对自身角色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年轻人工作繁忙,将育儿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或者老人强势参与育儿过程,这些都是存在问题的,双方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主动离开教育冲突圈,才能将矛盾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