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家庭的苦难背后,老年失智究竟怎么预防?

核心提示: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范伟饰演的范老师曾是一名乡村老师,为守护孩子们的纯真梦想,给孩子们提供更好教育的乡村教师。

在最近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范伟饰演的范老师曾是一名乡村老师,为守护孩子们的纯真梦想,给孩子们提供更好教育的乡村教师。电影中为了重塑当年最后一课的场景来帮助85岁的范老师治病。范老师因阿尔茨海默症而出现了记忆混乱,就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记得了。在当年的学生共同努力下,费了很多功夫还原了当年的教室,这也是电影中最让人感动的一课。

阿尔茨海默症,这是一种连病因都没搞清楚的疾病,能找到相对靠谱的方式预防吗?也能。今年,中国学者郁金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这个指南根据大量循证研究,把种种预防方法按照研究质量、证据级别、推荐程度分了等级。其中建议,如果你没有从年轻时就开始注意,等到出现病兆就为时已晚了。根据这份指南,医生整理出了三个最重要,但只有少数人知道的建议:

打麻将、广场舞……老年爱好真有用

民间流传广泛的“健脑类预防措施”——包括适度打麻将、搓核桃、读书看报、下棋、益智游戏、弹奏乐器、跳广场舞等等,确有证据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这些活动统称为“认知活动”,有利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康复和早期干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出门玩的时候,要鼓励,但要安全行动。

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流言,说智商高的人更容易老年失智,并且会举政客、学者、企业家当例子。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相反,认知能力强、注意锻炼大脑的人,对老年失智的抵御能力也强。认知能力强,相当于给老年失智留下了“认知储备”,即便发生同等程度的病变,也比其他老人衰退得更慢、症状出现得更晚。一项持续44年的研究发现,经常参与认知活动和体育活动,都能降低大约一半的患病风险。

学者们还发现,年轻时受教育程度越低,老了越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接受教育年限越长,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越低。为了健康着想,也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从今天开始,关注精神健康和睡眠

你抑郁吗?是不是总有很大精神压力?是否睡不好觉呢?它们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

精神紧张会提升患病风险。总处在压力大的状态之下,不仅会让认知能力变差,还会加速大脑的老化,导致慢性炎症,这些都让人更容易老年失智。抑郁,甚至轻微抑郁症状也会升高患病风险。老年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经常一起出现,互为因果。如果已经患了抑郁症,要更重视老年失智的早期干预。睡眠障碍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风险,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即使时间够长,睡不安稳也会造成影响。长期昼夜不规律、上夜班或者几班倒,长期失眠,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都要比常人高。这群人也要加强对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重视。

预防其他慢性病,也就是在预防老年失智

患有其他慢性病的老年人也更容易失智。这不是因为命运不公,而是这些疾病之间有着某些内在联系。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共患病包括: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头部外伤、房颤、衰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这些疾病虽然大多是“老年病”,但如果拖到老了才开始预防,你就输了。某种意义上,“老年病”是一个整体,它们都不是几天之内忽然产生的,而是遗传和不健康生活习惯长期作用的结果,大都从中年就开始出现了问题,预防行动也不应该等老了再开始。预防它们的方法,也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从娃娃抓起,从中年做起,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过瘦、不过胖、多运动、健康饮食、不吸烟、不酗酒——这些都有循证证据,能够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肥胖不好,但过瘦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没在减肥却逐渐消瘦,要提高警惕。

或许你现在还年轻,但人人迟早都要面对自己的老去。没人愿意想象自己也会衰老、会衰退,不断丢失年轻时积攒下的记忆与荣光,直到连至爱亲朋都忘得一干二净,但侥幸没用。中国的预期寿命是77.3岁,已经开始老龄化。按一家三代人算,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疾病可能会波及到我们中七到八成的家庭。

人类有几万种疾病,而保持健康的核心建议只有那么几条。当我们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会在未来发现,它对不同的疾病有着殊途同归的预防效果。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还有太多未知。现有的预防建议或许显得“不够干货”,但这些建议确实经过了人群的检验。

 (徐子铭)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