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毛球”开口笑“板栗哥”乐开怀

核心提示: 秋光里,访仙镇后册塘村后东一组的一处山坡上,千余棵绿化苗木郁郁葱葱,几百棵板栗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板栗球,丰收在望。

本报记者 旦平

秋光里,访仙镇后册塘村后东一组的一处山坡上,千余棵绿化苗木郁郁葱葱,几百棵板栗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板栗球,丰收在望。这些果树,承载着农场主潘伟华的梦想和希望。

2006年,一直想用自己的能力探索农业发展致富路的潘伟华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其中50亩作为板栗种植地。经过10多年的开荒、种植,如今,农场的年收入达30余万元。

9月23日,记者来到访仙镇后册塘村,沿着一条上坡的水泥路行驶约三五分钟,再经过一条颠簸的泥土路,广阔的仙册塘果品专业合作社就呈现在眼前。与想象中不同,这里的农场不是在一片平坦的农田上,而是处于一片走势略陡的山地上,山坡下盖了几间房。潘伟华正在山上察看即将成熟的板栗,看到记者到来,热情地招呼起来。

说起为何在山上建农场,潘伟华打开了话匣子。早年间他创办过装饰公司,但其实内心最喜欢的还是种植业,正巧,岳父岳母所在的后册塘村有土地可以流转,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潘伟华筹资承包了村里的100亩土地。

“要不要尝点板栗?我刚采的,又香又甜又有营养。”潘伟华向记者展示自己刚刚采摘的板栗。这段时间,他家种植的板栗树迎来丰收,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村民带上竹筐和剪刀来到板栗林采收板栗。

“你看,这一片板栗树已经成熟,这几天采摘好就可以上市销售了。”记者跟随潘伟华来到山上的果树林间看到,尽管已经入秋,板栗林内仍是郁郁葱葱一片,一颗颗青色带刺的“刺毛球”悬挂枝头,地上铺满着熟透掉落的板栗,乍一看简直就和一个个缩小版的刺猬一样,一些还没成熟的板栗挂在枝头,沉甸甸的,随着微风在向人们招手。

潘伟华说,他们种的板栗个大味甜,去年板栗上市后,不仅销量可观,还卖出了不错的价格,今年早有不少批发商提前来预订收货。近段时间,潘伟华和工作人员每天都忙着采摘成熟的板栗,一双手套、一把剪刀、一双硬底鞋、一个袋子,这是他们必备的工具。板栗采摘不像其他水果那么简单,它那浑身的刺让人看着都不寒而栗。

一踩、一剪,颗颗板栗就进入了潘伟华手中的袋子。潘伟华告诉记者,板栗从9月中旬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10月上旬,为了保证“颗粒归仓”,他们要反复地在板栗园里巡查,从早上六点半到傍晚六点,每天都要走三四十里路,看到一些熟透还没有掉落的板栗,则要用竹竿打下来。虽然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但心里却是喜滋滋的。

“每天的产量在五百斤左右,比往年稍微低一些。”潘伟华说,由于今年夏季气温偏低,雨水又多,所以今年板栗收成只能说保持平稳,并没有大丰收。

记者在板栗园里看到,挂在树上的板栗球在工人的拍打下纷纷掉在地上,用剪刀剪开外面的刺,便能看到果粒均匀、色泽上好的板栗。这些板栗不愁销路,除了零售外,还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就在采访的时候,市民徐琳就买了100斤板栗。

“我每年都来买,这儿的板栗新鲜,质量好,几个朋友都让我带点回去。”徐琳说,吃惯了仙册塘的板栗,每到这个时节,她必定会来买一些。

潘伟华诉记者,目前合作社还种植了葡萄和梨树等,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果实可供游客采摘。如今,周边农户有的在他家从事板栗园管护和采摘工作,也有的自己种植了板栗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说,幸福的生活是靠奋斗出来的。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