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在桂香里话古韵

核心提示: 桂花自古就是人们心中吉祥如意的象征,无论是将它做成桂花月饼、桂花糕等美食以满足舌尖之欲,还是将它的芳香和金黄沁入诗词歌赋中来加以赞颂,都无不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宋之问就曾在诗中以一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让桂花有了“天香”的美誉。

■曾龙

桂花自古就是人们心中吉祥如意的象征,无论是将它做成桂花月饼、桂花糕等美食以满足舌尖之欲,还是将它的芳香和金黄沁入诗词歌赋中来加以赞颂,都无不体现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宋之问就曾在诗中以一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让桂花有了“天香”的美誉。

人们对桂花的钟情不仅表现在舌尖与诗词,从古人对桂花许多美好的别称中,亦可窥见其喜爱之情。比方说,人们因其纹理如犀,称为木犀;因其高洁飘香,称为“仙树”“花中月老”;因其花色冠以“金粟”之名;更因其花香四溢,赞以“九里香”的美誉。

据文字记载,人们种植桂花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山海经·南山经》和《山海经·西山经》中就分别提及了桂树。战国时,传说燕、韩两国就曾以互赠桂花表示友好;而到了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美好的形象不仅在人们心中进一步强化,还成为了当时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在当时所著的《西京杂记》中就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到了唐宋时期,桂花已被人们广泛用于庭园的栽培观赏。诗人李白就在《咏桂》一诗中明确表明要在园中植桂,满足他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之心。明初,民间桂花栽培的热潮在这时达到了顶峰,不仅桂花的种植随处可见,而且还形成了以浙江杭州、江苏吴县、湖北咸宁、四川新都、广西桂林为核心的五大桂花产区。到了1771年,桂花的栽种又经由广州、印度传入了英国。

除了其金黄的色泽和沁人的芳香,所象征的文化意蕴也是人们对桂花钟情的一大原因。如桂花的“桂”字,就和“贵”字谐音,又恰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在时值桂花盛开的季节举行,所以人们常常会把考生考中喻为“折桂”,还与神话传说相通,美称为“月中折桂”“蟾宫折桂”。唐代诗人温庭筠就在其诗中用折桂来称颂友人及第高中:“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

此外,桂花还因其品格的清香高洁自古就被人用来塑造自我的品德。宋代名相李纲就非常欣赏桂花的英名,以至于他晚年不仅将书房命名为“桂斋”,还亲自植桂以明志。后来,晚清民族英雄林则徐受到李纲的影响,也修建了自己的书房,并题名为“桂斋”,以此表达继承李纲遗志之愿。

金秋,在桂香中品一抹古韵。

责任编辑:姜耶妮
相关阅读: 古韵 桂香里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