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扶贫长效机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核心提示: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回头看”

本报记者 云莹 须俊 通讯员 庄英

【报告原文】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和“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加强“两户两骤”动态监测,跟踪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阻断致贫返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基层实践】今年新学期开学前,延陵镇4户子女考取大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分别收到了一份来自保险部门的扶贫助学款。这让他们感激不已:“有‘防贫保’建立未贫先防机制,我们低收入农户脱贫奔小康更有希望了。”

为有效解决非贫低收入户和非高标准脱贫户“边脱边返、边扶边增”的扶贫难题,今年年初,市扶贫办联合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丹阳支公司在延陵镇推出了一种面向临贫、易贫人群的“防贫保”产品。这是我市在镇江市范围内率先推出的“精准防贫保险”,也是探索精准防贫机制的一大创新。

“精准防贫保险由镇财政拿出36万元作为防贫保险基金,按每人每年60元保费的标准为全镇农村10%的人口购买‘防贫保’,实际覆盖和惠及了辖内全体农村人口。”延陵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对于一些脱贫户,“防贫保”让他们多了一层保障,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脱贫积极性;对于部分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边缘户,有了“防贫保”的保障,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记者采访】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我市开展“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以来,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市77个经济薄弱村,3144户(5688人)建档立卡户如期完成脱贫目标。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市坚持把问题排查整改作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有力抓手,切实做到未贫先防,脱贫不返贫。”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脱贫攻坚“回头看”,找出影响脱贫质量和稳定脱贫的薄弱环节或问题,将问题和不足全面进行分类、梳理,并全部落实整改到位。同时,市扶贫办联合住建、教育、民政、医疗保障等相关部门对我市建档立卡户“两不愁三保障”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核查。

针对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的扶贫难题,我市聚焦这两类人员进行重点帮扶,今年共摸排两类人员80户、158人。目前,两类人员全部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并从政策帮扶、岗位帮扶、社会帮扶三方面对他们进行动态管理和帮扶,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不断巩固脱贫成果。“我们积极主动地对建档立卡户进行就业扶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从事绿化养护、森林养护、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社区服务等工作岗位,两类人员中落实岗位帮扶20户。”该负责人说,结合“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活动,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截至目前,全市各单位志愿者共填报审核129户建档立卡户录入“万善丹阳”APP,其中两类人员达21户,现已认领或部分认领86户。

此外,在扶贫项目推进上,今年我市共落实省级扶贫项目6个,市级扶贫项目15个。其中,增收类项目9个、民生类项目12个,共涉及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766万元,预计增收53.16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探索建立稳定的扶贫脱贫长效机制,在贫困人口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面达标之后,不减投入、不减政策,继续有效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确保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持续增加对经济薄弱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和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脱贫人口长效稳定增收,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防贫责任监督与预警,深入推进“阳光扶贫”监督工作,加强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达标、低收入农户脱贫后的跟踪管理和政策扶持,做到脱贫不脱钩,确保脱贫不返贫。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