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全面性 追求高水平
本报讯(记者 云莹 尹媛 通讯员 云宣)今年以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质态向好,上半年完成工业应税销售49.6亿元,同比增长23.2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9.15亿元,同比增长20.29%;制造业投资完成5.34亿元,实现同比翻番,全面小康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聚力实体经济,筑牢全面小康硬支撑
高新区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水平小康的实现路径,深入推进产业强市战略,持续突破重大项目,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效,让高水平小康的物质支撑更牢。
通过保障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企业资金需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等努力,稳经济运行;围绕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通过抓在手项目建设、抓在谈项目签约、抓有效项目信息跟踪,从精神状态和工作节奏上跑起来,实效抓项目推进;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全面走访解难题,全员培训提本领,注入活水强扶持。
聚力富民惠民,共享全面小康新生活
高新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高水平推进各项民生事业,去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508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18元,分别增长7.6%和8.2%,全面小康更具品质、更有温度、更添成色。
为进一步聚焦惠民富民,让全区百姓共享全面小康新生活,高新区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持续加大教育供给,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普惠协调发展,把医疗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质医疗服务,加快支持丹阳市中医院建设,全力打造“健康园区”,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7个贫困村、113户191人建档立卡户2019年实现全部脱贫,定期调研经济薄弱村扶贫项目,用好用足政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实现村集体自身造血,预防致贫返贫,拓展社会帮扶,精准甄别帮扶对象;汇聚社会力量走前列。先行先试社区基金会,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开展公共特色服务,探索“政、居分开+专业社工”模式,开展特色脱贫攻坚;夯实就业保障基本面,大力鼓励就业创业、返乡创业,落实富民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加强企业职工岗前技能培训;构建助残事业直通车,落实残疾人政策性福利,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加快推进“残疾人之家”建设。
聚力生态宜居,绘就全面小康风景线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聚焦百姓关注度高、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细节,持续提升市民幸福感,“写”好城市宜居这篇大文章。
聚力打通城市“毛细血管”,目前该区的路网已基本形成“六纵七横”框架结构;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业废弃物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梯次推进村庄污水治理专项行动,示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专项行动,坚持以旅游标准打造美丽乡村,推动环境整治与村集体发展深度融合,推进“破败房”预拆迁;全力打造精致精美城市样板,高效推进安巷、丹棉、姜邓甲、大邓甲片区改造,实施丹凤公园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有机出新,把绿色生态融入城市建设,精致精细打造城市“微景观”;举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
聚力红线底线,提升全面小康软实力
安全稳定工作是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底线。高新区开展了“大起底”排查整治,动员全体机关干部和市级机关下派人员,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全覆盖、起底式的摸排,截至目前,共排查生产经营场所5612家。其中,企业407家、餐饮用气场所695家、商场超市575家、住宿场所112家、其他场所3823家。下一阶段,将逐步落实各商户安装警报器到位,力争全覆盖。
此外,高新区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聚力聚焦工作重点,加强网格化结合,拓展专项斗争内涵,坚决打赢扫黑除恶“攻坚仗”,扎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