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考”,让教育回归原点

核心提示: 实验小学校长蒋红军曾说:“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蹲下来聆听儿童,成就儿童,追随儿童。”无限发挥孩子们的潜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实小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乐考,因此而生。

“乐考”,让教育回归原点

——实验小学两年“乐考”教学综述

本报记者 唐菀滢 通讯员 李一

实验小学校长蒋红军曾说:“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蹲下来聆听儿童,成就儿童,追随儿童。”无限发挥孩子们的潜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实小育人理念的最好诠释。乐考,因此而生。

在一堂“乐考”课堂上,老师正用手脑结合的方式,考验学生的知识点。“‘鼠’为先,熟(鼠)能生巧——独立完成口算和竖式计算;小试牛刀——制作自己喜欢的生肖头饰;生龙活虎——完成一系列体育任务;图(兔)说成语——每人抽取两个生肖,说出关于生肖的成语,词汇量大比拼……”少了平时卷面考试的枯燥,小朋友们闯关中像是寻找宝藏一样兴奋而专注,学习的热情高涨、自信心爆棚,轻轻松松过关斩将,新奇、开心又刺激,一张张小脸充满期待和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乐考的宗旨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内需力。就是把学生从单一的分数评价中解放出来,寓考于玩,寓学于乐,使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乐考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强调对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习惯、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实验小学的乐考已经坚持了两年。在这两年里,学生、家长、老师、学校都经历了一次次蜕变,孩子们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的得心应手;家长们从最初的担忧到如今的大力支持。两年,四次乐考主题制定涵盖广泛、内容丰富,老师们大胆创新,每学期的形式都独出心裁,每次都能以最新颖的方式呈现,吸引了孩子们和家长的眼球,期盼声一片。

第一次采用乐考形式,主题方案是“鸣凤娃开心过大年”。整个活动将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让孩子们在春节传统文化氛围中展现学科素养,体验快乐考试。犹记得,第一次乐考时,预告片一发出,许多家长担忧:考试不用做卷子,孩子们可以吗?可当在实施过程中,更多的家长感叹:“这种不用考卷的考试方式太不可思议了!”有的说:“这比单纯答一张卷子的方式要好得多,不但考查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还展示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有的说:“原来乐考不是简单的蹦蹦跳跳,而是让孩子们在主题游园闯关活动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真是颠覆了我们以往对于考试的认识!”

随后的“乐考”变得顺理成章。一年级第二学期的乐考主题是”鸣凤娃畅游智慧园”。本期乐考加入了音体美乐考内容,让孩子们在轻松趣味的氛围中全方位展现综合素养;二年级第一学期在之前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努力实现“乐学”“乐教”的教育观念,在开心农场的情景游戏中寓教于乐——开心农场乐翻天;二年级第二学期受疫情影响,乐考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主题定为充满童趣,且又富有年味的“十二生肖总动员”……两年来,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原来考试也可以充满童趣;考试也可以这么好玩。学生也感受到,乐考,将一张试卷变身一场体验;乐考,让一次活动变成一次研学;乐考,让考试也成了美丽的期待!

确实,当考卷变成了乐考卡,当考场被布置成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乐园,孩子们乐了,家长乐了,老师乐了。是啊,这样的考试,不仅消除了孩子们考试的紧张情绪,还激起了他们对考试的满心期待。

“转眼,两年已经过去。孩子们入学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回顾一路走来,我们2018届大家庭温暖同行,真诚相伴。”一位参与“乐考”的教师回忆起一次次的乐考活动,她觉得,活动打破了传统,拉近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距离,她们一路成长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值得她们一辈子为孩子们珍藏。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