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萧也平 魏郡玉
在教育行业,有这样一群与众不同的老师,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些在智力、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他们不是学生家长,却比家长更操心;他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却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他们很少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孩子们新认识一个字、多掌握一项生活技能,都能让他们感到骄傲自豪
……
在第36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怀着崇敬和好奇,本报记者走进丹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倾听这些老师们的故事。“希望公平优质、弹性包容、适性融合的特殊教育能为更多人所接受。”该校德育主任朱香兰感慨道。
说起特殊教育老师,很多人都会用有爱心、有耐心来称赞他们。其实,特殊教育老师更加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无悔的信念。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为特殊孩子的教育和康复默默付出。
怎样才算是好的特教老师?好的特教教师要“好”到什么程度?特教老师徐晨说:“我在一直用行动寻找着答案。”
从教三十多年的特教老师杭丽红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步一个脚印,从不言苦说累,用责任诠释对学校的爱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光荣与神圣。
18年来,薛彩娟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工作一线,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全部献给了学生。她说,孩子们每天能够进步一点点,在自己的帮助下努力掌握生活技能,走出校园可以独立生活,是每一位特教老师最期望的教师节礼物。
上学,从校门到教室;放学,从教室到校门。每一位老师每天都陪伴孩子走过这一段路。
如果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天使,那么这些孩子就是“折翼天使”。这群与众不同的老师们用无私的爱心精心呵护着他们成长,为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和他们同龄的正常孩子,很多知识很快就能掌握。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需要反复地讲,有时甚至需要变换多种方法,他们才能学会。”多年的特殊教育生涯让薛蓉深深体会到这其中的酸甜苦辣。
特教学校中有很多重度智障儿童,甚至是多重残疾儿童,哪怕是洗脸、洗手这些普通孩子很容易学会的技能,这些特殊孩子可能也要花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反复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