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茅猛科 通讯员 姜媛媛)为做好假释类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司徒司法所通过“四项举措”切实提高矫正实效,帮助假释类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严把假释“入口”关,实地调查拟假释罪犯的家庭情况、犯罪前表现、重新犯罪的可能性等情况,综合各方意见后形成书面评估意见,对按时报到的假释人员,依规告知各项监管规定,对未按时报到的人员,主动联系、及时查找,防止脱漏管。突出针对性教育矫正,针对假释类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淡薄、回归社会能力差、心理异常等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循序渐进地开展个别教育和心理疏导,加快其融入社会的步伐。持续推进“定期体检”,通过随机电话抽查、面对面谈话、定期“家访”等形式,实时掌握假释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思想偏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防止脱漏管的同时帮助其重拾生活信心。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特别是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属,积极宣传社区矫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让他们了解并接纳社区矫正对象,鼓励家属在生活中多关怀、体贴假释类社区矫正对象,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监外生活,努力营造一个理解、宽容的社会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