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梁操作无人机喷药。记者 萧也平 摄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虞玉凤)眼下,水稻已进入中后期生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多种病虫害集中高发的时期。连日来,在高新区乡村连片的水稻田里,不时可看到无人机在上空喷药作业。如今,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推进和农机高科技的推广运用,各类高档新型农机大显身手,农田病虫害防治在高新区乡村也已进入无人或少人化的“智能时代”,成为广袤田野的一大新景观。
近日上午,记者在大圣村一方碧绿的水稻基地看到,一架无人机在一位年轻小伙子的的操控下,携带着药液在稻田里喷洒,来回飞翔,又快又均匀,站在田埂上观看的种粮大户和村民们齐声叫好。这位无人机喷药能手,就是碧桂园幼儿园的男幼师姚梁。暑假期间,他利用学到的无人机飞行操作技能,专门购买了植保无人机开展助农服务,为农户进行水稻病虫防治,为缺少喷药机具和人手不够的种粮户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横塘村一方葱郁的稻田里,伴随着急速的“嗡嗡”声,两架无人机正在稻田上空喷洒药剂,代替了以往背负式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打药防治工作。植保无人机的投资者是当地祥泽家庭农场主邹志祥。他笑呵呵地说:“我今年种了320亩水稻。以前,雇请人工打药最少也要四五天完工;现在,两台无人机操作一天就能喷施完毕。”从去年开始,他就开启了无人机喷药模式。“由于国家和省里有补贴政策,在我市开展植保无人机试验示范的时候,我就本着尝试的心理买了一台,没想到用上这种高科技机械确实很方便,这不,今年我又购买了一架并组建了飞防农机队,目前订单服务面积已超过1000亩。”邹志祥还告诉记者,相较于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行走在田间对庄稼的损坏,在空中飞行作业的无人机不仅效率更高,喷洒更均匀,还能减少剂量方面的损失。
为有效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促进更多农民从传统农业耕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近年来,高新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机插秧、机防、机烘等水稻全程化服务,推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全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85%以上。“在近期以来的水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总体战中,10多架植保无人机‘参战’,形成了空中飞防作业和田间高档自走式植保机喷施药剂的‘陆空立体式’防控场景,防治时间大大缩短,提升了农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质量和水平。”高新区农服中心负责人说。
网友评论